2013-10-14 09:33:00 來源:《理財周刊》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投保前試著想想看:自己的資產夠多嗎?如果生大病,各種醫療費用自己承擔得起嗎?如果意外去世或殘疾,家里會不會因為少了你而沒有足夠的生活費?很多風險你多想能夠通過保險轉嫁啊!但自己的保費預算又不是很多,到底要怎么選擇才好呢?
怎樣按年齡段順序投保
“我之前從來沒有買過保險,今年開始覺得很有買保險的需求,不過不知道應該要一次全部買完,還是可以慢慢補足就好?有哪些保險應該先買上呢?”
最近遇到不少讀者和身邊的朋友提出類似的問題。
這個問題當然沒有標準答案,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需求作調整。例如你工作的環境會接觸很多致癌因子,那么你會比別人更需要癌癥險,或是你上下班都要開車或騎車,意外險和意外醫療險就很重要,畢竟你自己再小心,也還是會怕別人不小心。
不要“全險”,先要“最保險”
“為什么業務員給我介紹的保險計劃那么貴?”這是另一個常遇到的問題。
的確,有許多保險業務員在進行銷售的時候,都會為投保人做出一份完整的規劃,從壽險、意外險、醫療險、癌癥險一一列舉,甚至還包含了年金險、儲蓄險、長期看護險等等,說這叫做“全餐”或“全險”。
如果真的按照這份“菜單”買下來,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不但保險預算會超支,更大的問題是,你可能在無形之中,被這份規劃“創造”了需求,亂買了一堆不見得符合自己需求的保單。
其實,對于社會新鮮人以及30歲以下的單身年輕人而言,一開始在保險上的預算可能不是那么足夠,這個時候的保險需求也比較少,所以除了有勞保可以應付一些職業的傷病或失能以外,如果所在公司有基本的團體保險,例如意外險、壽險、醫療險,其實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有了這些基礎保障“墊底”,接下來就應該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最有可能遇到什么樣的風險?如果這些風險以自己的財務情況是無法承擔的,那就應該付出適當的費用,通過商業保險來轉嫁風險,換取保障。一定要有的觀念是,保險公司不是慈善團體,商業保險是有成本的,沒有什么真的能“還本”的保險。
錢不多,更要做好基礎保障
另一點要強調的是,比較富裕的人士,反而有能力應付大多數的財務風險。例如為了應付同樣是一場車禍導致了一筆20萬元左右的醫療費用,手里只有2萬元存款的人就應該一年花個1000元買份意外醫療險或實支實付醫療費用報銷型險種,因為這個風險是自己承擔不起的,但轉嫁的成本還負擔得起。而對于已有200萬元存款的人來說,有沒有保險反而不是那么重要,因為就算全部自己來承擔,也只減少了一成左右的存款而已。
所以說,越沒錢的人,越需要保險。但因為沒錢,能買的保險通常也不會太貴,也就是花小錢,買大保障,這才是比較符合保險設計的原則。之所以能夠有大保障,原因就是發生的幾率低,保險精算采用的是大數法則,一元錢的保費投入,可能可以撬動100元、1000元甚至更高的保障額度。
但是千萬別因為能拿到理賠的機會很小,就認為保險不需要買,尤其是當你資產不夠多到能夠承擔這個風險的時候,保險理賠就很重要,可能是風險發生后你的家庭會不會陷入危機的關鍵。
按己需求,順位選擇就對了
首先,對大多數年齡段的人士而言,包括社會新鮮人、青壯年和退休族群,意外險應該先投保,保險業務很喜歡說的一句話:“明天與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到”,就很貼切得形容了意外險的特性。
意外發生的幾率不高,所以保費也便宜,但一旦發生了,可能就是一個家庭難以承擔的巨大風險,因此每年只要1200~2500元,就能買到100萬元的保額,即便是普通工薪族群也都能負擔得起。
其次,對于大部分人群來說,接下來應該要選擇重大疾病保險,因為平常看小毛小病大多數還可以通過社保醫療系統獲得較大比例的補償,但是一旦罹患重大疾病,由于很多重大手術需要的進口藥、設備、醫護等支出項目都無法通過城鎮醫保或農村大病保險實現報銷,最終會發現大病治療和養護期間,自費的比例綜合下來還是相當驚人的,大部分個人和家庭都需要通過商業保險來實現財務風險的轉嫁,比較適合我們目前還不是非常理想的醫療環境。
30歲以下的年輕人,可以利用年齡輕、費率低的優勢選擇定期型的重大疾病險或單純的癌癥險;而過了35歲以后,則建議大家選擇終身型的重大疾病險,以防因為身體健康原因在后續投保定期產品時被保險公司拒保或加費太多。
對于已經結婚的青壯年人士,第三順位選擇則應該定期壽險。因為結婚后,對于配偶和子女而言,你肩頭的責任是較重的,除了防范意外和重大疾病風險,又要防范因病致殘甚至身故帶來的巨大家庭財務風險。意外險主要是要保障因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死亡或殘障等風險,卻沒有包含疾病所造成的殘疾和死亡風險保障,壽險則無論是疾病或意外所造成的身故或殘疾都可以保障。若你是家庭絕對經濟支柱,定期壽險的保障則要特別加強。以30歲男子投保20年期定期壽險為例,分20年繳費,100萬保額的年繳保費大約是2500元。
在有了以上這些基礎保障性的產品之后,我們可以再根據自身的需求,以及年紀的逐步增長、婚姻和家庭結構的變化、負債情況的變化、保費預算的調整等因子,來逐步調整自己和家人的保險安排,比如添加一些醫療費用險、醫療津貼險、年金險,等等。
以上就是一些保險購買順序的常規建議,但是還是要提醒,應該根據你自己的情況做調整,例如身體不是很健康,但是也還沒有嚴重的醫療記錄,那應該早一點投保重大疾病險和醫療險,以免將來有了病例之后被拒保。或是家族有癌癥病史,那么重大疾病險就是應該先考慮投保的。如果扛了房貸,那么就應該先投保定期壽險,而不是意外險,因為不管是意外身故或疾病身故,都會讓家庭背負龐大的房貸債務,所以就要規劃足夠的壽險保障才行。
(記者 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