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0 09:52:00 來源:《金融投資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首批11家銀行理財資管業務試點出爐 攝影 李里
日前,一則 “中信銀行獲首批理財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資格”公告的發布標志著資管市場硝煙再起。據媒體報道,首批11家銀行將同時試點債權直接融資工具、銀行資產管理計劃兩項試點工作,試點發行時間為10月18日,22日完成繳款。各銀行的試點額度為5億-10億元,部分銀行可能更多。
分析人士表示,這意味著繼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之后,銀行理財也將迎來資產管理時代,這不僅將為商業銀行創造新的盈利增長點,同時也標志著群雄逐鹿大資管時代的來臨。
11家銀行參與兩項試點
隨著券商、保險、基金公司等行業近來在創新上屢屢動作,相互滲透趨勢日益明顯,資產管理市場的“戰國時代”正慢慢拉開帷幕。在此背景下,銀行理財業務進行創新的呼聲在今年以來越來越高。
此前,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就曾多次表示,將發展理財融資,將理財業務規范為債權類直接融資業務,不斷探索理財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產品、新模式。而隨著一則 “中信銀行獲首批理財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資格”公告,銀行正式進入資產管理領域已經拉開序幕。
據媒體報道稱, 首批11家銀行將試點債權直接融資工具、銀行資產管理兩項試點工作。該報道列出,首批11家銀行包括工行、建行、交行、平安、民生、光大、中信、浦發、招行、興業以及渤海銀行。
同時,各銀行試點額度為5億元人民幣至10億元人民幣,部分銀行可能更多。試點發行時間為下周五 (18日),于10月22日完成繳款。
而根據《中國證券報》引述中信銀行有關人士表示,該行獲得試點資格將進一步推動理財業務的資產管理轉型和規范發展,下一步將按照銀監會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要求,加快向專業化資產管理的轉型,盡快完成首批資產管理計劃的發行工作。
通道類業務或遭沖擊
銀行從事資產管理業務,對其他金融機構的影響不可小覷。“推出銀行理財資產管理計劃,就是讓商業銀行負債端與資產端直接對接,減少不必要的通道環節,券商資管們的好日子或許快結束了。”一位本地券商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未來銀行資管計劃成行并擴大規模,勢必沖擊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尤其是通道業務,“目前的銀信、證信合作通道業務中,多數資金和項目來自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為了規避監管,不得不走非金融機構的通道。不過一旦銀行獲得理財資管業務試點資格,理財產品以債權形式直接向企業投資,所謂的通道就沒什么意義了。”
“如果銀行以債權類投資的形式開展相關業務,信托公司的生存空間無疑將會再受擠壓。”本土一家信托公司內部人士也對此表示擔憂。他稱目前信托公司非常關注銀行推出的新產品,以及監管層對銀行理財資產管理業務的相關規劃細則,“不過,整體來看,群雄逐鹿大資管時代的時間點已經到來,預計未來應該會形成銀行資管計劃、信托通道業務相互并存的行業格局。”
(作者:燕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