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6 09:32:00 來源:天津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導讀:每到國慶長假前,總有投資者為“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糾結。再者,如果“持幣過節”又該如何打理自己的銀子?各種誘惑在耳畔爭鳴:“存款利率上浮10%”,“理財產品年化利率5.8%”,這顯然是“銀行系”在攬儲;“養只互聯網貨基好過節,漫漫長假人閑錢不歇”,不用說這是基金公司或第三方機構在煽情。這個國慶假期,如何理財收益能更高呢?
專家建議賬戶上趴有閑錢的股民,也別讓錢歇著,不妨把資金劃入券商的理財產品中,年化收益率也不輸給銀行理財產品。一些銀行理財師說,理財說到底還是因人而異,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風險喜好及資金周轉需求來選擇或分配。
每到國慶長假前,總有投資者為“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糾結。再者,如果“持幣過節”又該如何打理自己的銀子?各種誘惑在耳畔爭鳴:“存款利率上浮10%”,“理財產品年化利率5.8%”,這顯然是“銀行系”在攬儲;“養只互聯網貨基好過節,漫漫長假人閑錢不歇”,不用說這是基金公司或第三方機構在煽情。這個國慶假期,如何理財收益能更高呢?
小散傾向“持股過節”
“從我們券商營業部的情況來看,目前賬戶上有資金的散戶,持股比重平均約占七八成,滿倉的也不少。”白堤路一家券商營業部的經理告訴記者,小散的錢幾乎閑不住,很多人顯然傾向于“持股過節”。但這位經理個人卻認為持幣過節更安全,如果非想持股,也建議半倉操作,最好快進快出,“利好乏善可陳。落袋為安最佳,投資者別怕踏空,節后市況明朗一些再殺入不遲。”他建議賬戶上趴有閑錢的股民,也別讓錢歇著,不妨把資金劃入券商的理財產品中,年化收益率也不輸給銀行理財產品。
不少股民對節后行情充滿了期待。三季報業績預增行情、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等是他們這兩天最愛念叨的話題。有業內分析,市場的確已出現將目光股轉向發展前景好且三季報業績預喜的公司,期待長假之后,這些公司能展開一波像樣行情。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4日,滬深兩市已有941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喜的公司占比約六成。其中,醫藥、信息消費等行業三季度單季的盈利預期最為優異,打算持股過節的投資者不妨對其多加研究。
存款還是買理財產品
月末、季末、國慶長假“三疊加”,銀行又“錢緊”了,眼下銀行之間“攬儲”大戰近乎白熱化,而招法依舊萬變不離其宗,仍然是價格戰。
不少股份制銀行近日紛紛上調存款利率。比如,中信銀行表示,9月19日起,全面上調該行個人儲蓄定期存款利率,將1年期,2年期和3年期的存款利率上浮至頂……去年6月,央行出臺新政,規定銀行存款利率可在央行規定的基準利率基礎上有所上浮,當時,大多數銀行主要在上浮中短期定期存款上做文章,現如今,大銀行竟然又打起中長期定期存款的主意了。跟大型股份制銀行比起來,城商行的動作要麻利得多,寧夏銀行、天津銀行等多家城商行早就把個人定存利率上浮到頂了。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0%以后,1年期、2年期、3年期定存的利息收益達到3.3%、4.125%、4.675%。
除了調高存款利率,近日各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更是亂花迷人眼。其中,預期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俯拾皆是。在定存還是買理財產品之間,一些投資者陷入了困惑:定存利率低了點兒,但無風險、省心少折騰;買理財產品收益高,但有些微風險、到期得倒騰。一些銀行理財師說,理財說到底還是因人而異,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風險喜好及資金周轉需求來選擇或分配。
年輕人追捧互聯網“貨基”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黃金周也是一場血拼盛宴。旅游出行、各種商場打折促銷、宅在家中搞網購,樣樣都要花錢,因此,收益率并不是選擇理財產品的唯一標準。對他們來說,能同時滿足理財和消費等多元需求的產品,或許才是真正的假日理財神器。余額寶等互聯網貨幣基金恰恰具有這樣的功能,用戶登錄支付寶賬戶即可一鍵轉入轉出,門檻極低,手續又便捷。而統計顯示,得益于季末和節假日雙效應的疊加,近期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開始攀升。截至9月12日,市場上處于交易狀態的215只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達到4.03%,較活期存款收益高出10多倍。其中,9月22日官方公布的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甚至高達4.825%。
(記者 岳付玉 實習生 蔡文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