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2 09:56:00 來源:新華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新華網長春9月21日電(記者 孟含琪)中秋佳節的到來并沒有阻止金融行業活躍的腳步,反而成為各家銀行積極表現的平臺。多家銀行以中秋節為主題,“高調”推出高收益理財產品,借力中秋節平臺,開展業務。
隨著第三季末即將到來,銀行攬儲壓力加大,致使近期各大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居高不下。恰逢中秋節,銀行更是跟緊步伐,加大理財產品的銷售力度。記者在走訪時發現,不少銀行網點的LED屏幕上,都打出“中秋節”“高收益理財”等標語。
據了解,中秋節期間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絕大多數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5%。如某股份制銀行推出的中秋特別計劃理財產品,理財期限僅17天,預期收益率達5%;盡管有的銀行沒有標出“中秋專屬”,但發行期在中秋階段,預期收益率也比平日同類理財產品高出0.5%左右。
“從六月份銀行流動性緊缺到現在,債券市場一直走低,黃金走勢也捉摸不透,現在沒什么可投資的,所以我一直關注理財產品。中秋這段時間,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很高,我買了30萬元!”長春市民杜丹說。
“快到季末,銀行都想盡辦法吸儲。又趕上中秋節,社會上出現了閑置資金。這段時間各大銀行都鉚足了勁兒,多搶幾個客戶。”中國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一位客戶經理說,“近期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不錯,一是其他理財產品,大家不敢隨便入手;二來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一直走高。”
除了用高收益理財產品吸引投資者,各銀行也大打“溫馨牌”,紛紛開展中秋感恩回饋,借此維系老客戶,拓展新客戶。
專家提醒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等于無后顧之憂,在預期高收益率的背后,要理性關注理財產品的投資去向、風險結構等問題,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合理選擇,切勿一時被高預期收益“迷了雙眼”。
(作者:孟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