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5 08:19:00 來源:金融投資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導讀:據了解,目前國內券商系期貨公司已達到66家,其他期貨公司則多是有色金屬或糧食相關企業控股的子公司,而這類公司將成為銀行重點考察收購的對象。此前傳出正洽談收購事宜的大連良茂期貨和金石期貨,其股東背景分別為糧油現貨企業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國債期貨上市日期雖已推遲,但各機構對其熱度不減。近日市場傳聞,包括建設銀行、興業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正同期貨公司方面密切接觸,希望可以通過控股期貨公司的方式來提前布局國債期貨。
對此,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指出,銀行系期貨公司崛起后,將打破現有的期貨市場格局,期貨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期貨公司“殼”資源緊俏
目前國內期貨公司共160家,但由于券商前些年布局股指期貨的需要,質量較好的期貨公司多被券商收編,目前適合銀行收購的期貨公司并不多。
據了解,目前國內券商系期貨公司已達到66家,其他期貨公司則多是有色金屬或糧食相關企業控股的子公司,而這類公司將成為銀行重點考察收購的對象。此前傳出正洽談收購事宜的大連良茂期貨和金石期貨,其股東背景分別為糧油現貨企業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業內人士指出,包括金石期貨、杉立期貨、大連良茂期貨在內的三家公司,若本次收購能夠達成,其收購價也不會低,畢竟現在的期貨公司收購一家少一家,雖無法獲知收購價格,但從以往期貨公司收購的案例可以看出,目前期貨公司究竟有多值錢。2011年中國中期斥資3.98億收購珠江期貨,隨后中證期貨以3億元并購新華期貨,去年12月山西證券收購格林期貨更是達到了11.4億元,期貨公司的市場價格水漲船高。
券商系已占半壁江山
自2010年4月股指期貨上市后,伴隨著資金的涌入,券商系期貨公司已牢牢占據行業領導地位。據中國期貨業協會7月份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凈利潤過億的10家期貨公司中有7家為券商全資控股子公司,包括中證期貨、國泰君安期貨、廣發期貨及銀河期貨等,而非券商系入圍的期貨公司只有永安期貨、中國國際期貨和中糧期貨三家,其中永安和中國國際原本便是國內期貨業的龍頭,而中糧則憑借其農產品方面的現貨背景得以入圍。
據了解,2012年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全年成交額75.8萬億元,同比增長73.29%,并占國內期貨市場總成交額的44.32%。在中金所每天盤后公布的成交持倉榜上,幾乎清一色是券商系期貨公司。也正是借力股指期貨成交的大幅攀升,在其上市三年以來,眾多券商系期貨公司“逆襲”成功,這為未來的銀行系期貨公司提供了現成的成功模式。
銀行系崛起尚需時日
不過,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銀行收購期貨公司的最大問題在于,如何通過銀監會這一關。若相關監管能夠放寬,未來銀行系期貨公司的市場競爭優勢將日益凸顯,國內期貨市場格局也將隨之改變。
據海通期貨國債期貨研究員徐穎介紹,銀行收購期貨公司主要是為了國債期貨的特殊結算會員,另一方面也為了全牌照考慮。對于未來國內期貨公司格局會否因此改變,徐穎則表示除國債期貨外,未來國內還會上市股指期權等,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股指期權的交易活躍度要遠高于國債期貨,并不足以改變目前的市場格局。
一德期貨副總李忠民則向記者表示,未來銀行系期貨公司能否崛起,主要取決于國債期貨上市后的活躍程度,以及銀行對國債期貨的重視程度,目前銀行收購期貨公司僅僅是預熱階段。
對于國債期貨上市后,會否出現類似借力股指期貨券商系期貨公司崛起的情況,李忠民則表示,國債期貨同銀行并不如股指期貨同券商的契合度高,所以短期內對整體期貨業格局沖擊有限,但未來隨著國內相關政策的放開,以及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銀行系、券商系、現貨系期貨公司有望同臺共舞。畢竟,無論從資金實力,還是客戶資源上來說,銀行都要遠勝于券商。
中證期貨副總王智全則認為,不同于國外銀行的混業經營,從國內銀行的經營屬性上看,仍以信貸業務為主,同時還需考慮到銀監會的監管問題,所以銀行系期貨公司能否順利降生,仍需看監管機構意愿如何。但若能邁過監管門檻,那銀行系期貨公司未來將占據較大市場份額,會對現有期貨公司格局造成較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