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4 08:56:00 來源:新華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在狹小簡陋的住處,陳敏莉最專注的事情是通過網絡即時了解公益信息
十九年前,剛滿21歲的陳敏莉被一篇報道貧困山區的文章所吸引,告別煩囂都市,從白領麗人變成山區代課老師,去廣東清遠一待六年。2005年,被“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徐本禹所感染,她又赴貴州山區持續支教。兩年后,陳敏莉轉戰廣西,在一處鮮有人知的壯族村落駐扎下來,開辦“桑桑蟲愛心社”、兩性熱線,為當地貧困人群服務。不幸的是,2009年10月,陳敏莉患上宮頸癌,由于無錢化療,術后三年,她只能靠中藥維持治療,病痛時,甚至打不起一支止痛針。
堅守“廣東寒極”6年功成卻身退
陳敏莉是廣東臺山人,1994年,在志愿服務尚不被多數人了解的年代,她突發奇想,決定辭掉在東莞的高薪工作,去被稱作“廣東寒極”的清遠市白灣鎮支教。她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一去就是6年。6年間,她從一個從未碰過柴米油鹽的年輕小姑娘,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鄉村女教師。
“當時我選了最偏最窮的南安小學,只想給自己一個鍛煉的機會,讓自己更好地認識生活。”陳敏莉說,從城市到農村,也有過不習慣,是學生們對她的信任與依賴,牢牢“捆住”了她的心。不為人知的是,敏莉為此付出了人生極其沉重的代價——相戀多年的男友離開了她,選擇了與別人結婚。
1999年,在陳敏莉的努力下,南安小學的面貌和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人希望她常居在此,但出乎意料,陳敏莉在此時選擇離開。“沒什么特殊因由吧,當時南安小學師資有增強,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所以我想回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位置。”
二度支教為讓出編制崗位再次離開
回到城市,陳敏莉一度患上“失語癥”。常年的山區支教生活,使她已經不習慣和大城市的人溝通交流。2000年,克服了諸多困難,陳敏莉在深圳重新找到一份工作,月薪達4000元,這在當時也是相當可觀的收入。
人生的又一次轉折在毫無征兆中到來。2005年,一個普通的夜晚,電視上播放著“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事跡,其中一人,因支教的共同經歷,戳中了陳敏莉柔軟的內心。“徐本禹也是在山區支教,山村里的場景,好熟悉。”
短短幾分鐘后,她做出重大決定——與徐本禹聯系,也去貴州支教。在同事們詫異的眼神中,不久,陳敏莉辭掉工作,奔赴貴州山區和徐本禹一起留在大石小學,開始第二段支教生活。
“我每天都住在學校,那個地方很偏僻,出去要走六七個小時,晚上只有我一個人,沒有網絡、沒有手機、沒有電視,很寂寞。”敏莉說,為了鼓勵其他的老師來支教,她把自己編制內的工資分成三份給了其他三個老師,“我有得吃有得住就行,不用花錢”。
2007年,為了讓出編制崗位給其他老師,敏莉再一次選擇了離開。
貧病交加連打止痛針的錢都沒有
2007年,敏莉到了廣西來賓市的一個壯族小山村,她看到村里幾乎全部都是留守的老人孩子,很多人生病了都沒人管,就萌發了辦一個愛心公益社幫助他們的念頭。
“‘桑桑愛心社’和兩性熱線因此創辦,我也轉向開始走民間公益的道路,近兩年遇到需要向我求助的人,我多多少少都會幫他們一些。”敏莉說,她至少幫5個案例成功籌到過治病的款項。“我會幫他們想辦法,利用媒體和社會的資源幫他們,但是如今我自己生病了,卻無法幫自己。”
2009年10月,陳敏莉患上了宮頸癌。雖然手術幫她暫時擺脫了痛苦,但因無錢繼續化療,她只能靠民間中醫開的中藥穩定病情。“去年12月,查出來癌癥又復發了,醫生要我切除整個子宮。”知道手術后需要化療,需要費用,陳敏莉不得不放棄。更讓她難受的是,最簡單的治療,她也無力應付費用。“痛的時候要打止痛針,吊水的錢還是別人幫我籌來的。”
幾天前,敏莉來到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復查,結果令她喜憂參半。“癌癥病情穩定,但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等情況很糟糕。”
治療可能需要3萬元,但陳敏莉常年做無償公益,沒有任何積蓄,這筆錢對她而言,亦是沉重的負擔。“手術時借了十多萬元,自己真是沒有辦法了。”她苦笑著說。
對話陳敏莉
“只要在路上,就感受不到疼痛”
新快報:這么多年支教和做公益,你幾乎為此放棄了個人的家庭生活,有后悔過嗎?
陳敏莉:沒有后悔過。路都是自己選的,這就是我自己選擇的路,就要一直走下去。
新快報:這幾年你在幫助其他有困難的人籌款治病,那現在你自己生病了,這些資源不能用上嗎?
陳敏莉:怎么說呢,就好像大家都覺得你有很多資源,不可能會缺治病的錢,到最后,媒體、政府等等,反而沒人肯幫我。
新快報:你沒有醫保?
陳敏莉:這么多年都不在固定的地方,四處支教、漂泊,沒有固定的單位給買醫保,自己以前也忽略了這個問題。
新快報:現在身體狀況怎么樣?
陳敏莉:不發病的時候還好,一發病起來疼得受不了。但是我還在堅持繼續做民間公益,我感覺只要在路上,我就感受不到疼痛,有一種精神頭在支撐著我。
新快報:你支教和做民間公益,生活來源從何而來?
陳敏莉:在貴州支教的時候,跟著徐本禹吃飯不是問題,錢對我來說也是多余的,根本沒有地方花。現在在廣西做民間公益,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幫助,有人給我提供住處,也有好心人給我寄錢支持我的日常開支。
新快報:那你生病了,這些好心人沒有幫你嗎?
陳敏莉:這個病要治好不是幾百塊可以搞定的,他們也都是打工的,不可能幫得了我太多。
新快報:你現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陳敏莉:希望能找到系統的醫療資源來幫助我,幫我治好病。
新快報:治好了病,還會繼續做公益嗎?
陳敏莉:會,我會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