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這次暴跌首先是由于獲利盤累積過重所致。券商提高客戶融資的抵押率,剔除高風險抵押標的,也是正常的風險管理措施,不應該過度解讀。中國股市一定會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晴雨表和經濟新常態的壓艙石。
上證指數
“5·28”大盤暴跌、是否意味著“改革?!苯K結?
■董少鵬
5月28日,在股市連續大漲10個月之際,暴風雨般的下跌驟然而至,上證綜指下跌6.5%,深證成指下跌6.19%。一些投資者自嘲說,這是為了紀念8年前的“5·30”暴跌(當時,財政部突然宣布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導致暴跌),而今年的5月30日是周六,所以要提前紀念。微信圈里則盛傳“三點閉市以后,很多人悄悄把辭職信撕了,以百倍熱情投入到已略顯生疏的工作中”的段子(此前,相應的段子是“辭職入市”)。
在這種故作輕松的背后,則是對暴跌原因的追問:是央行收緊流動性還是證監會嚴查融資融券?是大盤股來襲還是機構借機砸盤?是匯金減持銀行股還是印花稅稅率真的要上調?是管理層對瘋牛不滿了還是有何突發事件?有投資者認為,如此暴跌意味著“改革?!毙星榧磳⒔Y束。那么,究竟該如何看待這次暴跌呢?
筆者認為,這次暴跌首先是由于獲利盤累積過重所致。長達10個月的快速上漲使得股市財富效應迅速放大。特別是最近兩個多月來,上證指數上升50%,不少投資者獲利了結意愿強烈,拋售一觸即發。據了解,上周以來,多家大中型券商“勸說”客戶拋售股票,有的券商甚至提出“清倉”建議。不排除此間大型機構集中拋售,引發跟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