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
正當人們為股指的持續沖高而感到不安時,A股昨日來了一次大調整——滬指單日跌去321.44點,跌幅達到6.5%,總市值蒸發約2萬億元。
6.5%的跌幅,以及5月28日這一時間點,不由得讓人想起A股歷史上赫赫有名的“5·30”暴跌。8前年的2007年5月30日,上證指數暴跌281.81點,當日跌幅同樣是6.5%,滬指更是在“5·30”后開啟了一波令人近乎絕望的下跌。
盡管從跌幅、下跌時間等因素看,“5·28”與“5·30”極其相似,但通過深入研究,還是可以看到兩者存在明顯差異:“5·30”是由調整印花稅直接引發的;而在昨日暴跌中,投資者沒有聞到“監管的味道”。因此,滬指昨日的暴跌只是神似“5·30”,實非“5·30”。
“5·30”回憶再起
昨日,A股市場遭遇了本輪牛市啟動以來第二次超級暴跌,全日上證指數暴跌321.44點,跌幅6.5%,在日K圖上畫出一根極長的陰線。滬指相繼失守4900、4800、4700三個整百點關口,收盤報收4620點;成交量方面,兩市合計成交超過2.4萬億元,再次刷新歷史天量。
具體盤面來看,幾乎是全行業全線下跌。其中石油、水務、證券、航空、交通等行業跌幅居首,大面積個股暴跌:滬市中跌幅超過9%的個股達到了407家,深市達到了534家。
從各大指數看,所有指數無一幸免。上證50跌6.58%,上證180跌6.73%,滬深300跌6.71%,而中小板指數跌6.3%,創業板指數跌5.39%。如此慘烈的下跌,讓人不由得想起8年前的“5·30”行情。
然而在盤后,市場所能找出的利空因素,也無非是5月26日匯金公司在A股場內減持工行和建行,以及央行可能實施千億規模的正回購等寥寥數條而已,似乎難以對市場造成如此大的影響。而“5·30”的發生則是有具體重磅利空的:財政部在“5·30”前夜突然將股票交易印花稅從1‰升至3‰,使得當日股指大幅低開,這與此次“5·28”暴跌明顯不同。
今日滬指暴跌近7%連續失守4800、4700點,板塊近乎全線下挫,兩市逾2000股下跌,超500股跌停,成交量再破2萬億,刷新歷史記錄。
“今年5·30是周六,股民不用擔心暴跌。時隔8年,和2007年的市場相比,很多人認為,從目前指數的攀升態勢、資金的追逐風格以及政策導向來看,“5·30”式的暴跌不會重現。
牛市就是泡沫化的過程。牛市最后終結,源于主導產業發展動力耗竭,新一輪商業周期結束,如96-01年的家電飽和、05-07年的地產銷售瘋狂、2000年科網泡沫化等。參考海外,我們可以跟蹤企業盈利、貨幣政策、融資規模三個指標尋找泡沫破滅的征兆。
連續三個交易日成交量突破2萬億元,A股用實際行動展示了真正的有錢任性,并以此創造出了資本市場新的世界紀錄。宋清輝認為,廣發、海通等多家券商近日再度提升保證金比例,說明券商也意識到市場短期存在回調的風險。
“兩桶油”早盤一度拉升,這誘發了股市跳水,然而想入場資金太多,故空頭的打壓落空。昨次新股繼續瘋漲,但“明星高價股”表現卻明顯較弱,比如全通教育、安碩信息、樂視網、東方財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