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央行表示,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決定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4月25日起,央行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釋放4000億增量資金;不改變穩健中性貨幣政策
新京報訊 (記者宓迪)4月17日傍晚,央行在官網表示,決定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以置換中期借貸便利。
不改變穩健中性貨幣政策
央行表示,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決定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所謂中期借貸便利,一般是指中央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對象為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稱,用MLF等工具注入流動性,一是抬高了銀行資金成本,而這又會傳遞給企業,加劇中小企業融資貴;二是在公平方面,主要是大行才能通過這些工具借到錢,而大部分最缺錢的中小銀行卻無緣,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
去年9月,央行曾發布通知,決定將對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實施的定向降準政策拓展和優化為統一對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達到一定標準的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政策,于今年開始實施。
此外為滿足今年春節前商業銀行因現金大量投放而產生的臨時流動性需求,央行此前還建立“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在現金投放中占比較高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在春節期間存在臨時流動性缺口時,可臨時使用不超過兩個百分點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有市場人士解讀稱,這兩者都可以歸為“定向降準”的范疇。
此次央行繼續強調,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大部分增量資金釋放給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
“以2018年一季度末數據估算,操作當日償還MLF約9000億元,同時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大部分增量資金釋放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
上述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小微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了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可以通過適當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置換一部分央行借貸資金,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同時適當釋放增量資金。
具體來看:一來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將有所降低。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有所減少,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來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
據悉,央行將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把新增資金主要用于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并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上述要求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下階段降準仍有空間,央行或將運用差別化降準,鼓勵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三農”、“雙創”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更好服務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