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4日上證指數僅下跌8個點看起來也就是個“小顛簸”,不過有個板塊卻跌得讓人“懷疑人生”。次新股指數收盤大跌7.99%。126只成分股中有接近一半跌停。
12月4日上證指數僅下跌8個點看起來也就是個“小顛簸”,不過有個板塊卻跌得讓人“懷疑人生”。次新股指數收盤大跌7.99%。126只成分股中有接近一半跌停。4日晚又不知有多少投資者“關燈吃面”了。
次新股指數11月以來走勢
12月4日部分跌停的次新股
強監管來了,高送轉行情剛開始就結束
每當年中年末業績報告披露時,上市公司分紅可以選擇發放現金紅利、派送紅股或者轉增股本,后兩者都能起到擴大上市公司股本的作用,但實際上并不會對股東的持股結構以及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影響。近年來,上市公司“送轉”不斷提高,每10股送轉10股已經成了“起步價”,10股送轉20股甚至送轉30股也屢見不鮮。
由此而帶來的“高送轉行情”是A股極具特色的市場行為。雖然高送轉本身并不會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但A股市場的投資者似乎已經習慣于認為,上市公司一般會通過高送轉向市場傳達公司未來業績將保持高增長的信號,并將其視為重大利好。這也就是高送轉題材每逢業績報告發布期間成為“定時游戲”的原因。
今年年末這個游戲起初還想玩下去。作為高送轉第一股凱普生物10轉10的方案公布后,股價連續3個“一字板”漲停;第二家的梅泰諾走勢略弱,但也有兩個“一字板”。高送轉概念股的走強,更是引得一大批券商在近期的研究報告中看好今年的高送轉行情。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上周五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送轉股本身是公司根據自身狀況進行的自主行為,部分公司將高送轉變為掩護減持的工具,破壞了市場的公平原則,對此需要從嚴監管。下一步將持續對高送轉公司保持從嚴監管,加強與二級市場的監管聯動,對于長期未分紅的“鐵公雞”嚴格監管。送轉股是對公司內部股權結構的調整,對公司經營業績等沒有實質性影響,投資者要樹立長期投資理念,警惕高送轉的游戲陷阱。
在證監會密切關注下,第三家高送轉公司榮晟環保立馬閃電調整了自己的高送轉方案,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提議變更2017年度高送轉預案,由“10送轉21派3”調整為“10送4派6”。這距離公司提出預案僅僅時隔兩天時間。
實際上,這種針對高送轉的從嚴監管近來已經有所體現。凱普生物和梅泰諾都遭到了監管問詢。
強監管不僅讓上市公司“高送轉”方案縮水,也讓整個市場對于高送轉的熱捧消退,此前發布高送轉的梅泰諾、凱普生物和榮晟環保3只股票12月4日均跌停,大幅回吐了此前的漲幅。
投資次新股需要“精挑細選”
今年A股呈現結構性行情。在存量資金主導的市場上,資金也往往集聚在某個板塊。以格力、茅臺、招行、平安為代表的白馬藍籌股吸納了機構主流資金,一路向上;而次新股則以更活躍的股性吸引了大量游資和散戶資金關注,在市場樂觀情緒上升時,股價有著更大的向上彈性,不過在市場悲觀情緒上升時,股價更有可能會快速回落。
8月以來,次新股展開一波強勢反彈,至11月13日,次新股指數漲幅接近30%。在這波次新股炒作浪中,先后有建科院、中科信息、華大基因、中通國脈、江豐電子等個股出現翻倍,甚至翻兩倍行情。部分個股估值高企,嚴重脫離公司及行業基本面。
上周五證監會對高送轉表態只是次新股大跌的導火索。實際上,監管層政策長期也以防止“炒新、炒小、炒差”為主基調。11月16日,中國證券市場權威媒體《中國證券報》發文《去偽存真理性認識近期股市變化中的幾個問題》強調,“加大投資者教育力度,讓投資者逐步樹立良好的投資理念,抑制‘炒小、炒新、炒差、炒消息”的不良文化’。分析人士表示,這篇文章代表了監管層的思路,即提倡價值投資,抑制投機炒作。另外,IPO還保持了一定速度和規模發行,次新股仍會大擴容,以及年末迎來次新股首發解禁潮,都給次新股走勢帶來了壓力。
當然,次新股也不能一棍子都打死。機構分析人士強調,次新股中相當一部分公司處于新興行業,代表著新經濟、新模式。投資次新股要看準行業,挑好公司。估值不高,成長性良好的次新股,調整,也許是機會。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資管人士指出,在此前漲幅較大的情況下,次新股出現一定的短線波動實屬正常。市場情緒導致的板塊大幅調整往往造成“錯殺”,長線投資者可以借市場回調低吸消費、醫藥、科技硬件等領域質地優良的次新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