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被視作各家券商年末壓軸大戲的“2018年度投資策略會”已接近尾聲,因“策略會魔咒”而聞名的招商證券年度投資策略會也將于11月29日-12月1日召開。
被視作各家券商年末壓軸大戲的“2018年度投資策略會”已接近尾聲,因“策略會魔咒”而聞名的招商證券年度投資策略會也將于11月29日-12月1日召開。2018年經濟預期、股市走勢預測、板塊配置、個股推薦等聚焦了投資者們的目光。
究竟明年行情看多看空?藍籌股行情還能繼續嗎?那些被遺忘的成長股還有沒有戲?中證君梳理出幾家權威研報的觀點,以饗讀者。
明年A股怎么走?東北證券看到4000點
多家券商策略報告認為,穩中向好是2018年A股的主旋律。
中信證券對2018年A股走勢的判斷是“慢牛”,并認為2018年A股盈利增速10%,增量資金多通過機構增配A股,通脹預期影響市場節奏。中信證券表示,A股在全球權益中的配置價值依然很高,但是監管趨嚴方向不變,風險被重新定價,大部分傳統投資渠道收益率空間受限,只剩下證券類資產有配置提升空間。
國泰君安證券以“新驅動、新結構、新高度”來概括對2018年市場特征的判斷。在經濟超預期、金融沖擊緩解、政策預期升溫以及國際接軌加速影響下,中國上市資產存在再定價需求,指數有望向上新高度。
申萬宏源證券同樣認為穩中向好是2018年A股市場的主旋律。在風險偏好方面,在十九大定調中國改革的中長期方向之后,2018年大概率將是改革方案細化,改革進程推進的年份。改革預期在微觀上將支持主題投資的活躍,在總量上講支撐風險偏好維持高位。
東北證券更是對2018年A股市場給出了具體點位。東北證券表示,經濟企穩持續,價格繼續傳導,流動性以存量資金為基本格局,市場具備震蕩上行支撐,上證綜指有望在2018年上探4000點。在貨幣政策難以放松的環境下,關注來自企業盈利、外匯占款帶來的內生流動性和MSCI因素下外來資金對流動性和風格的影響。
成長還是價值?風格之爭券商有分歧
幾乎主導了一年的藍籌股行情還能繼續嗎?2018年存不存在風格轉換的機會?就這個話題各家券商間的觀點仍有分歧。
從研報風格上來看,中信證券是個典型的價值派。中信證券認為,強者恒強,行業龍頭的天花板由經濟總量決定,龍頭仍將領漲A股,而2018年A股輪動也更多體現在各線龍頭之間,具體關注國企改革、“一帶一路”、新零售、5G等。中國龍頭在國內像是價值股,但在國際資金眼中是越來越可靠的成長股。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穩步、健康且較快抬升,并最實現終超越,龍頭領漲A股的“復興牛”至少還能貫穿2018年全年。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東北證券。東北證券認為,2018年A股聚焦傳統行業、聚焦盈利、聚焦龍頭的風格特征在還將得到持續。長期的風格特征來自于經濟和流動性兩個環境的共同塑造,相比于前幾年“經濟下+流動性上”的組合,“經濟上+流動性下”的組合大概率還會延續,這意味著2012年開啟的成長股牛市行情難以再現。消費、金融、工業三類板塊具有有相對更好的估值基礎。TMT、原料類板塊的個股估值調整仍未到位。
但也有不少券商認為成長股的機會到來。
申萬宏源指出,中小創相對業績趨勢可能重新占優,成長終將歸來。龍頭不能簡單與價值板塊劃等號,成長也有龍頭。疊加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正在起航,2018年中小創將可能成為重要的超額收益來源。需要注意的是,在滬深300相對業績趨勢連續6個季度占優之后,創業板相對業績重新占優將是一個逐漸確認(需要連續兩個季度的信號驗證)的過程,歲末年初價值股可能仍在動量中,而2018二三季度將是成長逐步歸來的時間窗口。
華創證券分析稱,國內的新興產業和成長股已經進入戰略配置區間,成長板塊和中小創的估值底部已經基本得到確認。第一是金融治理重心回歸脫虛向實,同時供給側改革內涵則轉向培育增量,動能轉換使得金融監管與資本市場的對立關系解除,并轉向良性互動。第二是在經歷過6-7個季度的消化后,由前一輪并購重組高峰期造成的利潤拖累已經基本消化完畢,業績重回內生性增長將支撐成長板塊回歸到穩健運行的通道。
明年該買哪些股?且看券商“出招”
綜合各家研報來看,制造業升級成為明年投資方向的聚焦點。
國泰君安指出,三年決勝期,把握新工業革命三層級盛宴,主題方面四條主線:
1)保總量、補短板,重點推薦軌交、環保設備、高鐵、核電板塊,
2)制造業中的TMT,重點推薦產業轉移、5G、芯片國產化、新能源車、蘋果產業鏈;
3)產業轉移,重點推薦受益于“市場規模擴張+搶占國際份額”雙重紅利的傳統機械相關版塊;
4)要素重組,重點推薦一帶一路、軍民融合、國企改革、住房租賃。
申萬宏源指出,從“去產能,去杠桿”做減法,到“建設制造強國”做加法,制造業不僅是政策催化的重點,也是基本面邊際改善的方向。2018年市場總體穩中向好,成長龍頭終將歸來,“制造”和“創新”將是2018年的主線。
1)從“制造+中國領先”的角度,推薦5G、光伏、高鐵、軍工和AI的投資機會;
2)從“創新+景氣”的角度推薦電子和新能源汽車。
華創證券同樣提到了制造業。華創證券指出消費福民,制造興國,在行業配置將沿兩條主線展開:
1)一是受益于原材料價格下行、非核心CPI上行的石化、農產品和必須消費品,行業有望保持穩健盈利;
2)隨著供給側改革新舊動能的切換,代表國家未來新經濟增長點的產業方向將會迎來持續的政策利好、穩定的業績釋放,走出獨立于經濟周期的行情,看好高端裝備和先進制造,具體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軌交、半導體、5G、OLED、環保設備等領域。
作為龍頭股強者恒強的代表,中信證券建議結合長期空間和短期催化,優選跑道,以產業鏈和主題的角度切入,具體關注國企改革、“一帶一路”、新零售、5G等主線。行業配置上看好科技、消費、服務、制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