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周創業板表現活躍,市場熱點轉換明顯。券商人士認為,創業板短線仍處反彈窗口,但牛熊趨勢不明。并購重組的推進能改善市場情緒,促進資產優勝劣汰。
本周創業板表現活躍,市場熱點轉換明顯。券商人士認為,創業板短線仍處反彈窗口,但牛熊趨勢不明。并購重組的推進能改善市場情緒,促進資產優勝劣汰。短線攻守兼備,需要堅守各個領域的優質龍頭。
創業板牛熊拐點不明
中國證券報:政策面、基本面和資金面是否支撐創業板行情演繹?
傅靜濤:創業板年初以來持續調整,樂觀預期出清相對充分,市場特征(這與估值尚未到位是兩個維度的觀察)總體處于高性價比區域,所以存在超跌反彈的客觀基礎。但當前市場的分歧并非創業板超跌反彈的基礎,而是基本面和資金面的變化,到底能支撐創業板出現何種級別的反彈。我們的判斷是創業板當前的反彈仍無法突破小級別反彈的范疇。
基本面方面,我們強調三方面問題:其一,2017年是創業板外生業績的高點,2018年-2020年并購重組業績承諾對創業板總體業績的支撐持續下行。另外,創業板商譽減值壓力將與并購重組業績承諾到期的規模正相關。以此為出發點,創業板商譽減值壓力將在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向上,所以創業板內生業績保持穩定(這的確超出了一部分投資者預期,但卻能解釋短期創業板上行的原因),但總體業績以年為單位仍很難看到上行趨勢。其二,如果嚴守基本面和估值匹配,創業板選股仍非常困難。我們以2017年二季度業績增速好于一季度、一季度好于2016年報,且未來一年無限售股解禁壓力、無并購重組壓力的方向為標準,只能選出10個左右的創業板標的,這意味著在創業板當中尋找確定性標的相對較為困難。其三,現階段為創業板表現最好的市值區間,卻并非業績最好的市值區間。從二季報預告情況看,創業板50-100億元市值區間的基本面趨勢最優,而100-300億元次之,但現階段表現相對強勢的300億元以上標的,基本面趨勢相對較弱。所以近期創業板行情的基本面支撐可能并不充分。
資金層面,6月下旬以來,A股市場趨勢交易型資金活躍,前期白馬龍頭上臺階、周期強勢都與此相關。但需要提示的是,臨近三季度末時間窗口,市場上普遍對于四季度相對謹慎的看法可能開始逐步反映在價格當中,造成三季度末市場博弈提前加劇。我們認為趨勢資金長時間保持高活躍度是小概率事件,這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創業板行情的持續性。
魏穎捷:近期是今年以來難得的盈利窗口,從社融數據和土地購置面積來看,需求端仍將保持穩定。隨著過去幾年供給改革和市場化出清,傳統行業的盈利水平也處于5年來最佳。宏觀微觀環境均呈現穩健向好格局。年初以來,再融資細則落地以及大小非減持新規對于中小盤股的階段性沖擊基本消化,而對于創業板指數負面拖累較大的樂視仍處于停牌狀態,短期創業板的反彈屬于悲觀預期階段性集中出清后的反彈,更多屬于情緒修復,基本面邏輯并不清晰。在殼價值下降、外延式并購趨嚴的背景下,創業板牛熊拐點仍不清晰,但這并不影響短期反彈,技術上的超跌加上市場風險偏好的修復,都會在創業板中形成不錯的結構性機會。
王德倫:創業板處于大分化時代。從基本面和資金面來看,市場整體的流動性環境仍維持平穩,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也未出現超預期變化。創業板的上揚主要受益于市場處于存量博弈格局,周期和消費板塊有所調整。從估值角度來看,創業板指數最新估值40倍,創業板綜合指數最新估值50倍,仍處于較高位。成長股需要關注真成長,趨勢性機會短期仍較難出現。創業板有部分股票標的可能走出獨立行情機會,可關注兩方面:其一,聚焦部分估值與盈利增速相匹配的真成長個股;其二,長期基本面見底,逐步轉好的相關標的。
并購重組改善市場情緒
中國證券報:證監會認為,并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這會給A股演繹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傅靜濤:在我們看來,證監會重視并購重組并非新的變化,強調并購重組是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只是再次確認了并購重組新增規?;厣?016年平均水平的趨勢。6月初,管理層為應對創業板股權質押風險,并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效果,已對市場化并購重組進行了放開。6月和7月連續兩個月的并購重組案件數都已回到了2016年水平。此次證監會進一步背書并購重組,對于這種變化的持續性有一定的加持作用,但并購重組數量進一步上行空間有限,因為未來回到甚至超過2015年高點水平的概率并不大。另外,在并購重組數量未來延續2016年水平的情況下,創業板外生業績趨勢并不會發生明顯變化。所以政策催化對于穩定市場情緒的確有積極意義,但對于市場預期實質上的邊際改善相對有限。
魏穎捷:并購重組是上市公司實現產業升級和產業鏈延伸的重要方式,排除估值套利的并購模式,并購重組對于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而言,可以提升集中度和ROE(凈資產收益率),對于新興產業而言,可以通過產業鏈衍生起到協同效應,提升附加值。在經濟增長中樞下移的背景下,基本面驅動的邏輯會由過去的周期驅動逐步轉向上市公司的ROE驅動,微觀盈利的改善和可持續增長會比以往更為重要。投資機會而言,存量的結構性機會將增加,個股與指數相關系數會下降。2013年創業板牛市的一大催化劑就是跨界并購爆發,未來傳統行業的并購重組會對傳統行業的估值形成支撐,傳統的估值和思維模式可能會出現改變,同一個行業中不同體量上市公司的估值會出現較大分化,同一板塊內上市公司同漲同跌情況會慢慢減少。
王德倫:現階段,并購重組仍是嚴格審查打擊“忽悠式重組”、“跟風式重組”,提高標準、從嚴把關,但服務供給側改革、促進技術升級、助推國企改革、服務國家扶貧戰略、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等五個方面的并購重組仍是監管層積極鼓勵的。我們認為,真正為了產業鏈發展做大做強的、產業鏈整合資源更有效率的企業和公司并購重組可能將受益,促使A股整體回歸基本面,注重業績。
攻守兼備堅守龍頭
中國證券報:當前投資者情緒有所回暖,該持怎樣的投資思路?又該布局哪些品種?
魏穎捷:政策真空期和微觀宏觀環境偏暖都有利于結構性行情演繹。周期股內部的分化以及本周互聯網產業鏈的上漲都顯示,大盤和小盤風格劃分會淡化。策略上,仍可以適當加大投機型倉位配置,周期股雖然漲幅較大,但結構會分化,諸如螺紋鋼期貨仍是貼水狀態,在市場一致樂觀預期形成前,股價見頂可能晚于預期,諸如小金屬、焦炭等非主力品種仍有博弈價值。對于創業板而言,隨著年初政策收緊后的泥沙俱下,即使指數拐點未至,但越來越多個股出現配置價值,仍可抓住新興產業中的新能源汽車、高端制造、專用軟件等細分行業,從左側布局角度進行配置。
傅靜濤:市場情緒有所回暖,但市場總體處于低性價比的判斷未變。三季度市場總體維持震蕩格局的概率較高,過度提升風險偏好存在風險。配置上,建議回歸確定性,2017年無偏見的龍頭股投資(消費、金融、周期和成長都在其中)能夠實現積極防御。趨勢和主線在2017年的A股市場當中并不稀缺,龍頭股投資就是主線。實際上,在弱市當中,龍頭股的防御價值自來有之;但2017年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龍頭股在強勢市場中仍能獲得相對收益,確定性溢價使得階段性的“攻守兼備”成為可能。市場順勢休整,回歸無偏見龍頭股投資正當其時,推薦:消費龍頭(白酒依然最優,醫藥階段性關注) + 低估值龍頭(保險、銀行和建筑) + 真正受益于供給側改革的周期龍頭(繼續強調電解鋁和鋼鐵的國企龍頭在回調后的配置價值) + 少數估值到位的成長龍頭(中小創處于貢獻相對收益的小周期,新能源汽車和蘋果產業鏈仍是相對稀缺的景氣方向)。另外,國家戰略主題依然值得高度關注:如雄安概念、軍民融合、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等。
王德倫:投資者要關注金融龍頭與中國核心資產,包括金融(銀行、保險、券商)龍頭公司、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制造類公司、國內市占率和品牌化的消費類公司;具備“硬資產”的公司,如核心機場、高速、鐵路、著名旅游區、傳統醫藥處方等,稀缺資源存價值重估空間。周期股關注三類機會:一是受益于電動汽車產業鏈,結構性需要較好的細分子行業,如鋰、鈷;二是由于環保巡查趨嚴,限產嚴格,使得供給端持續收縮帶來的機會,如電解鋁、稀土;三是周期中盈利穩定,擺脫周期引力的“藍籌股”。但整體上,隨著經濟預期的快速升溫,當前已類似2月份,周期股介入性價比在下降。(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