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是什么促成了創業板在今日的暴跌?也許,早在創業板龍頭股樂視網(30.680, 0.00,0.00%)陷入“逼債危機”的那一刻就已經有了苗頭,而巧合的是,在創業板暴跌5%的這一天,樂視網開了史上最短的一場股東會,歷時同樣15分鐘。
炎炎7月,創業板卻降至冰點。
一切來得令人措手不急,若是不小心錯過了開盤的15分鐘,簡直無法察覺創業板已經發生踩踏,甚至創下了兩年半以來的低點。
是什么促成了創業板在今日的暴跌?也許,早在創業板龍頭股樂視網(30.680,
這15分鐘的尷尬,交錯著的是兩年前共同邁向瘋狂的估值高峰,而指向的卻是不可避免的估值回歸之路。
“我們對創業板的預期比較低,今年主要也是配的白馬藍籌股。創業板的部分公司以前就是靠外延式并購做起來的,現在這條路子行不通了。而且創業板權重股紛紛大跌,說明這些股票估值也還偏高。”7月17日,華南一位公募投資總監表示。
當日,創業板再度成為焦點。
從樂視債務問題引發的陣陣不安,到閃崩頻發帶來的焦慮加劇,再到創業板權重股業績大面積下滑的最后一擊,創業板最終迎來大跌。
當日,創業板在上周大跌近5%后繼續破位下行,最終收跌5.11%,報1656.43點,創2015年2月以來新低。這樣的情形,頗有些似曾相識的味道。盡管各式各樣的V型反轉不斷出現,但閃崩和跳水才是當日真正的關鍵詞,而即便手握“大白馬”的投資者,也并未能全然避開市場調整的波及。
這樣的局面并非一蹴而就,早已埋下伏筆。
離開風暴眼
這是一場風暴般的下跌。
實際上,自上周創業板創下近一年來最大單周跌幅后,市場對創業板的悲觀情緒就已開始彌漫。大量創業板權重股紛紛出現問題,使得眾多機構認為,創業板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利空。
實際上,自上周創業板創下近一年來最大單周跌幅后,市場對創業板的悲觀情緒就已開始彌漫。大量創業板權重股紛紛出現問題,使得眾多機構認為,創業板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利空。
7月17日,滬上一位基金經理指出,“上周創業板受權重股拖累大跌后我們就判斷,深成指和創業板指要面臨極大的考驗,如果能守住之前的低位則尚有機會,守不住的話大跌隨時發生,顯然今天的市場走勢和我們的判斷相符。”
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創業板前五大權重股中,排名第一的溫氏股份(19.520,
其它創業板明星股同樣釋放出不好的信號,互聯網概念股龍頭掌趣科技(7.030,
據西南證券(5.470,
上述基金經理指出,自樂視資金鏈再度告緊開始,市場就彌漫著不安的情緒,而后公募基金集體下調樂視網的估值,更加重了市場對樂視網復牌后或形成巨大沖擊的擔憂。近來市場閃崩的個股越來越多,直至上周連曾經業績長牛的一些個股都紛紛破位下行,發生是根本性的轉變,這意味著大資金已經完全轉向,創業板已經不在他們的首選范圍內。
實際上,自今年年初開始,機構資金確實不斷從中小創個股撤離。記者長期接觸的某些熱衷小票的基金經理,也早已放棄此前聲稱要“堅守中小創”的決心,跟隨市場主流方向將重倉股從中小創調至白酒、家電等白馬股。這樣的選擇是出于市場風向轉變的壓力,而一個個相似的選擇最終促成了如今極端分化的“一九行情”。
在這場“漂亮50”與“要命3000”的對決中,業績和估值的雙殺,最終令創業板呈現上述的敗績。
估值下行之路
回溯創業板估值下行之路,要將時間軸拉長至2015年,彼時正是創業板最輝煌的時刻。2015年6月,創業板指數的估值創下歷史最高值,其中PE高達逾170倍、PB高達逾21倍。
隨后的演繹如市場所熟悉的,創業板指在2015年6月15日開始的十多天里從4150點累計下跌1200多點,到2015年8月更是跌破2000點,但9月中旬起創業板再度上攻截至當年末回升至2700點位置。
到2016年初,創業板指數和上證指數回到同一起跑線,并且持續震蕩粘合。但在2016年7月末,第一個分水嶺出現,金融、地產等權重股將主板繼續推高,而中小創開啟了下跌之路。尤其主板在9月下旬調整后重拾攻勢一路上行,而創業板重心卻不斷下移,最終導致兩個指數逐漸背離。
第二個分水嶺則是在2016年12月12日。主板和創業板都出現了跳水,但主板很快有了技術反彈,雖然在今年4月從近3300點位置直降200點,但截至目前仍在3200點上下震蕩;而創業板方面始終反彈乏力,在年初開啟一波8連跌后持續向下調整,直至7月17日再度暴跌并創下2015年2月以來的新低。
從上證50指數(2616.0378,
創業板與主板漸行漸遠的分水嶺為何發生在2016年,并最終演變成如今這種分立的行情?深圳一位私募投資總監向記者闡述了其看法。
上述私募投資總監解釋稱,“2013年并購周期開啟,隨后幾年部分創業板公司開始大規模并購,很多基本面差的股票以此進行炒作,或者通過業績對賭來快速擴張,最終助推這些公司在2015年上半年迎來估值巔峰。”
多家券商亦表示,外延式并購的退潮對創業板業績的影響將逐步顯現。廣發證券(16.990,-0.13,
正本清源估值重塑
追蹤本源,創業板估值的連續下挫,是金融去杠桿常態下A股市場正本清源的必然結果。
7月17日,北京一位公募人士直言,“創業板的估值下行歸根到底在于‘亂講故事’已經沒人信了,之前一堆高價股被打回原形,甚至因涉嫌違規而遭監管層處罰,就是因為投資邏輯本質上發生了轉變。過去習慣于把股價推高,但現在行不通了,相反當初怎么推上去的現在還要如何還回來。”
統計顯示,諸如暴風集團(19.820,
剛剛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下一步一系列金融改革與金融監管的基準指引進行了清晰的方向定調,“脫虛向實、金融監管、經濟去杠桿”仍然是“一行三會”金融工作的重點。此外,金融工作會議還明確服務實體經濟,發揮直接融資功能。
清河泉資本指出,過去5年,金融市場的大幅擴張導致金融杠桿不斷提升,金融風險不斷加大。本次會議召開后,預計市場基本上形成共識,往后各方執行力將大大加強,市場各方短期面臨由監管帶來的各種陣痛,但長期將有利于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7月17日,融通基金相關人士提到,剛結束的金融工作會議指明未來一段時間金融工作的重心是“服務實體、防控風險、深化改革”,前兩項在短期顯得更為重要,但這一定調其實從2016年底政治局要求“抑制資產泡沫、防控金融風險”已陸續傳達,尤其4月底剛結束的政治局會議,重點討論金融安全,再次重申防控金融風險的重要性。因此會議整體沒有超出市場預期。
7月17日,深圳一位私募基金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創業板估值整體下移的趨勢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看到自IPO提速以及外延式并購收緊以來,創業板的估值體系已經在慢慢調整,因為市場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基本面差的公司自然會被資金拋棄。無論從這次金融會議傳達的信號,還是從7月以來開始實施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目的都在于加強金融監管、控制金融風險,這有利于推進A股的估值重塑。”
順勢而為后的冷思考
此次暴跌后,創業板接下來將如何演繹?
被問及這個問題時,多家受訪機構認為,創業板或將進一步尋底。加之監管信號的明晰,市場仍將持續大盤強小盤弱的結構性行情。
7月17日,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相關人士分析稱,“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為接下來的市場走向定下了基調,整體來看或有利于資本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未來,無風險利率或將走低,大盤藍籌股有望受益,而中小市值個股仍然可能受到加大直接融資帶來的影響而維持弱勢。未來一段時間,市場或將在震蕩中消化前期的獲利盤,為接下來的上漲積蓄動力,而大盤強、小盤弱的格局可能很難改變。”
然而,更為值得思索的是,如今處在風暴中心的創業板部分公司被詬病估值高、業績差,但創業板的估值并非憑空而起,而是各方資金在過去不斷堆砌起來,如果說如今的暴跌是為了兩年前的“任性”買單,那么大量資金涌入大票不斷推高“漂亮50”的估值,會否形成新的抱團?
7月17日,深圳一位公募投資總監向記者分析稱,“今年大家都在追求確定性,修補高估值帶來的壓力,投資大票本無可厚非,抱團取暖也沒有錯,因為投資有時候講究順勢而為。但是一味地去追漂亮50會不會帶來新的高估,也確實是值得思考的,所以我們強調要去找估值有一定修復空間而且業績有保證的股票,而不是跟風去追那些已經十分熱門的白馬股。當然由于有的票布局得很早,有很厚的收益作為安全墊,這部分股票繼續拿著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現在還看不出市場要轉向。”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了解到,在今日市場暴跌的關口之中,亦有部分高風險偏好投資者大膽出擊,搶籌“帶血”的籌碼,聲稱非理性下跌的背后往往是入場的良機。而有受訪私募人士亦表示,部分股票已經下跌接近其可以接受的價值區間,如若進一步下挫將大舉買入。
回過頭來,對比美國市場那些引領技術創新的科技大牛股,再反觀當前A股市場最受熱捧的銀行、白酒和家電,形成了對比。
下一個風口在哪里?真正的時間玫瑰在哪里?這或許需要整個市場一同去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