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4年,金融機構股權向民營資本開放,民營銀行的破冰便是重要內容之一。如今,首批5家民營銀行已迅速進入籌建和開業的階段,研究機構預計,明年民營銀行的試點將進一步擴容。與此同時,民營銀行的各項配套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11月底出臺的《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
2014年,金融機構股權向民營資本開放,民營銀行的破冰便是重要內容之一。如今,首批5家民營銀行已迅速進入籌建和開業的階段,研究機構預計,明年民營銀行的試點將進一步擴容。
民營銀行從試點方案亮相到落地,推進速度可謂較快。2014年3月,國務院批準5個民營銀行試點方案。緊接著,銀監會7月正式批準三家民營銀行的籌建申請,即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和天津金城銀行。9月份銀監會再批準兩家,至此,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已全部獲準籌建。2014年12月上旬,銀監會批準深圳前海微眾銀行開業,該行于12月底正式上線。
與此同時,民營銀行的各項配套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11月底出臺的《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這令醞釀21年之久的存款保險制度離正式實施僅有“一步之遙”。加之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國內大中銀行將失去政府信用背書,而與民營銀行同臺競技。監管層亦表示,2015年將加快出臺民營銀行發展指導意見,完善民營銀行持續監管框架。
民營銀行的發起人很多本身就是民營公司,于是差異化經營、與大銀行錯位競爭、專注服務小微企業成了民營銀行發展關鍵。對民營銀行來說,最大優勢是機制靈活,創新能力強,比如已獲準開業的微眾銀行,網絡銀行的定位也給了外界足夠的想象空間,物理網點不設或者少設,所有的獲客、風控、服務均在線上完成,這將顛覆人們對銀行機構的理解。
進入2015年,隨著國家多層次資本體系和多層次金融機構體系的逐步完善,民營銀行將迎來更大發展;隨著征信牌照的放開,以及互聯網公司多年的大數據積累,民營銀行征信成本將大大降低,風控能力也將得到巨大提高;隨著互聯網基因和傳統銀行基因的不斷融合,銀行業生態將發生巨大變化,消費者體驗也將大大提升。(梅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