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巍然屹立在正確的歷史方向上,前進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發展在時代發展的潮流里,已經成為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器和動力源。
習近平博鰲論壇重要主旨演講系列解讀(4)
【理上網來】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內在定力和動力
2018年亞洲博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的重要主旨演講蘊含了強大的思想力量,為處在經濟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亞洲乃至世界指引了方向,提供了確定性和新希望。
人類社會向何處去?亞洲前途在哪里?習近平主席精彩而深刻地回答了這些時代之問,給出了具有全球號召力和解決力的“中國方案”,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從順應歷史潮流、增進人類福祉出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巍然屹立在正確的歷史方向上,前進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發展在時代發展的潮流里,已經成為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器和動力源。
“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習近平主席的演講從回顧歷史開始,把握歷史規律,認清世界大勢,面向未來。他指出:“中國人民的成功實踐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這種面向世界敞開的胸襟和思想格局,與僅僅向內看的思維邏輯和單邊主義舉措形成了鮮明對比。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任何國家要贏得發展都必須在歷史的正確方向前進。
一個國家要站在歷史的正確方向上前進,必須順應時代潮流。“綜合研判世界發展大勢,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古語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筆者認為,縱觀歷史,凡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國家都實現了蓬勃發展,反之者無不變得落后。當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滾滾向前,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變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在機遇和挑戰面前,必須順應時代潮流,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把握前進的正確方向。
一個國家要站在歷史的正確方向上前進,必須講道義有擔當。“無論中國發展到什么程度,我們都不會威脅誰,都不會顛覆現行國際體系,都不會謀求建立勢力范圍。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中國帶頭主動開放,始終倡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積極推動多邊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實施關稅減讓優惠,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便車,推進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增強內生動力, 對世界經濟做出了大國應有的貢獻和擔當。
一個國家要站在歷史的正確方向上前進,必須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中國人民將繼續與世界同行、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人們要看清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仍然必須站在全人類解放的高度,否則拘泥于狹隘眼光是不能擁有遠大未來的。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這是中國基于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同時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掀開了新篇章,中國同世界交融發展開啟了新畫卷。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中國自古以來高度重視發展方向的重要價值,倡導大道直行、天下為公,反對背道而馳、南轅北轍。這既是當代中國能夠繼續贏得進步、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內在定力和動力,也是奉獻給國際社會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 徐成芳 系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大連理工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