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會議聚焦“新時代的國家與區域發展”,與會者就新時代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亮點與難題交流研討,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貢獻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空間布局”。近日,由中國區域科學協會、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共同發起的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在京舉行2018年年會。會議聚焦“新時代的國家與區域發展”,與會者就新時代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亮點與難題交流研討,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貢獻智慧。
區域協調發展“新版圖”更加清晰
“隨著我國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各地區發揮比較優勢,經濟要素跨區域流動,加強區域合作和協同發展,區域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勢頭。”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長陳宗興在書面致辭中表示,當前,區域協調發展已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抓手,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區域政策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對于我國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禮群看來,近年來,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不斷推進,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區域發展協調性逐步增強。另一方面,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重點城市群規劃,新的增長帶增長極迅速成長,輻射和帶動作用日益顯現。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也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指出,“當前,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理由是:第一,從經濟角度看,要把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控制在合理區間。就目前而言,地區間經濟發展相對差距縮小的勢頭仍在持續。第二,要看各地區的老百姓能否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就目前階段看,區域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是在縮小的,而且有新的進展。第三,要看不同地區各自的比較優勢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不同地區之間的要素流動和優化組合呈現出比較好的態勢。第四,要看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否處在一個和諧共生的狀態。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和空間管理的力度都在加強。
區域協調發展新問題新情況不可忽視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突出補短板,著力克服薄弱環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范恒山強調,在區域發展方面,要加快補齊農村發展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發展這塊短板。要按照中央部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特別是打好農村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戰,縮小農村與城市的差別,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要在2020年后,適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要求,持續推進相對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杜鷹強調,當前以四大板塊分化比較明顯、板塊內部的分化明顯、南北分化比較明顯為主要特征的區域經濟分化現象不可忽視。如何有效控制分化以保持區域協調發展的勢頭不逆轉?他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研究,著重分析轉型成功地區,如廣東、浙江、江蘇等地成功的經驗,并著力研究轉型困難地區,找出問題癥結和實際困難,把區域分化的原因分析透。要堅持目標導向和施策的針對性。解決轉型困難地區問題要給予一定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市場的倒逼機制,堅持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原則。要注意發揮區域間的良性互動。要努力打通國內資源配置的障礙,使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區域協調發展新抓手值得關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提出,運用土地市場杠桿撬動區域協調發展。他認為,建設用地指標跨省調節機制,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有利于形成全國統一的建設用地的市場,有利于發現土地的市場價值,釋放土地的巨大潛力。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就如何以服務貿易為重點,推動形成區域開放新高地、釋放區域發展新動力提出建議:要在東部地區實施更高水平的服務貿易開放,提升東部地區在擴大開放中的引領作用;以服務貿易為重點,推進粵港澳經濟一體化。
安徽省政府參事程必定強調,新時代實施區域協調發展,要重視地級市的作用。在他看來,我國絕大多數省區正進入城市群發展階段,而城市群之下的二級區就是城市經濟圈或都市圈。一般地講,地級市是城市經濟圈的中心城市,是城市群的“支點”,對城市群的網絡化發展作用很大。另外,地級市和一、二線城市相比,分布比較均衡,更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楊開忠強調,“鄉村振興最主要的地域依托是都市圈”。他建議,要全面樹立都市圈的理念,向中小城市和中心鎮推廣都市圈概念,要著力建立健全都市圈的房地產和就業統一市場。要把都市圈與特色小鎮有機地結合起來,打造高效的通勤交通體系。
區域協調發展新命題亟須破解
區域協調發展是未來區域經濟研究的主要方向,一系列新命題亟待深入研究。陳宗興強調,要加強區域經濟理論創新。研究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基礎、內涵特征、發展目標、實現路徑等問題,形成一批有學術影響力的理論成果,為豐富和推動區域經濟學科建設作出新貢獻。要堅持理論結合實際。密切跟蹤地方典型案例,總結各地經濟發展的經驗做法,加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挖掘地方發展潛力,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能。要強化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工具。加強戰略研究與空間規劃的結合,提高區域發展的前瞻性、系統性、協同性。
魏禮群指出,要充分發揮新型智庫功能,積極服務于決策咨詢、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圍繞更好實施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開展各項研究工作。他建議,要牢固樹立全局意識,堅持把握時代使命;牢固樹立問題意識,堅持應用導向;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堅持提升創新力,通過睿智、務實、高端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言,助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與創新。
(記者 張勝)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