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東方國度中國,這一思想巨流實現了最為波瀾壯闊的發展演進,并以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理論形態,激蕩起深刻變革社會的偉大力量。
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活力
——寫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
德國古城特里爾,清澈的摩澤爾河安靜流過。200年前,一個偉大的靈魂在這里誕生,其思想的巨流在若干年后迤邐奔騰于時代的峽谷,強烈地沖擊著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現實生活世界。而在東方國度中國,這一思想巨流實現了最為波瀾壯闊的發展演進,并以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理論形態,激蕩起深刻變革社會的偉大力量。
“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引下,中國找到了自己的時空坐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完成了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書寫了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版本”。
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
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中國近代以來沉痛的現實遭際、艱辛的實踐探索、不懈的抗爭進取,建構了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邏輯。
那是世變迭起、風雨如晦的年代。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曾“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的大帝國,在西方堅船利炮下含垢忍辱。淪肌浹髓的空前危機為“歷史轉變為世界歷史”的時代大勢作著悲愴的注腳。
那是苦尋出路卻茫然不得的年代。從洋務運動到維新變法,從中西體用之爭到革命與改良之辯,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終未得到真正解決。“當饋而忘食,既寢而累興,繞屋彷徨,未知所出。”譚嗣同的憤懣成為一個時代苦悶彷徨的縮影。
那是民族精神覺醒的年代。在一次次民族危機的風雨砥礪中,中華民族的現代民族觀念和思想意識最終確立。馬克思恩格斯目光如炬地凝視中國,發現“鴉片沒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驚醒作用”,預言浴火重生的中國將帶來“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砥柱伊誰?”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民族復興的意志從未如此堅定,對救世思想和先進力量的渴盼從未如此強烈。
在紛然雜陳的社會思潮中,中國一批先進分子毅然選擇了“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作為改造中國社會的武器,創建了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從此,新的歷史啟幕了。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動轉入主動,中華民族踏上了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征程。中國命運的根本轉折雄辯地表明:科學社會主義是代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方向的科學理論,它一經掌握群眾就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物質力量,它在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文明成果的同時,完成了對資本主義的超越,并展現出無限光明的發展前景。
物轉星移幾度秋。當今時代與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人們不禁要問:科學社會主義是否依然具有真理的光芒和改造現實的力量?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占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堅守“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的信條,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為亂云飛渡所擾,不為山高水險所懼,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本色,始終堅持黨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場、政治主張,與科學社會主義道路保持根本一致,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以一系列重大改革部署和舉措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充分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旺盛生命力、價值引領力、實踐感召力。
馬克思曾科學地預言共產主義社會分為第一階段、高級階段兩個前后相續的歷史階段,揭示出共產主義社會發展和成熟的階段性、艱巨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然而,我們黨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但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依然是我們的“阿喀琉斯之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艱苦奮斗再創業、改革開放再出發,對歷史方位有著深刻洞察、對復興之路有著深刻體認的中國共產黨人,正以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的姿態,行進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
在世界的東方,科學社會主義的真理之光正普照大地。
如椽之筆書寫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版本”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是國家和民族振興的方法論。
恩格斯說,“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進行的偉大創造。它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它以其理論和實踐的貫通性、系統性、整體性,成為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版本”。
這一“中國版本”,由時代的筆墨書寫,每一個文字都是人民的心跳。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從根本上說,就在于“它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物”,就在于“它把人民關切的時代性問題作為自己研究的‘主題’”。
當今世界格局正加快演變,我國的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發生重大變化。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命題的把握中,在對時代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的揭示中,在對廣大人民群眾訴求的回應中,漸次展開了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時代長卷。
這一“中國版本”,以科學的思想統領,每一章節都有奇崛的運思。
馬克思主義的永恒思想價值,在于它有力指導了以往的歷史運動和社會實踐,更在于不斷為尋求真理和發展真理開辟道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實際,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將人們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為發展21世紀的科學社會主義作出了原創性思想理論貢獻。
“以民族復興中國夢重構‘時間邏輯’,以‘五位一體’‘四個全面’重構‘戰略邏輯’,以經濟新常態重構‘增長邏輯’,以新發展理念重構‘發展邏輯’,以全面深化改革重構‘治理邏輯’……”有媒體這樣評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雄韜偉略。每一次布局都意蘊深邃,每一項部署都意義非凡,每一個舉措都落子堅定,深遠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未來走向。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引起追捧,并被外國首腦譽為“重要的思想資源和實用的指導手冊”的原因。
這一“中國版本”,用現實的情懷謀篇,每一頁都放射價值的光輝。
“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馬克思主義正是在研究和解決現實問題中,凸顯其解釋世界特別是改變世界的理論旨趣。
科學社會主義破除了離開生產力來抽象談論社會主義的歷史唯心主義觀念,從根本上劃清了同種種空想的界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全面深化改革作為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根本途徑,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顯著增強了社會活力。
馬克思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對人的關注從抽象的符號的人,轉換到具體從事物質生產活動的廣大勞動者,將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其根本價值。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馬克思主義人民觀在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大國獲得了最現實、最鮮活的表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大國際場合深刻闡釋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賦予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以鮮明時代特色。在美國學者特里爾看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綱領的全球治理體系,展現了他對中國和世界各國關系長遠發展的戰略思考,給國際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帶來了新的動力。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和變革,推進偉大社會革命過程中生產力的積累,對人類共同價值的高揚,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決定性意義,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烙下鮮明的中國印跡。
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實踐推動人類更好走向未來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偉大成就,雄辯地回答了事關世界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國,正成為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對世界社會主義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歷史的對比,總是意味深長。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了嚴重挫折,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由15個減少為5個,陸地面積由占全球面積的24%縮小為7%,共產黨數量由180多個減少為130多個。一時間,社會主義“崩潰論”“終結論”甚囂塵上。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資本論》這部出版于一個半世紀前的著作洛陽紙貴,越來越多的西方人試圖從中尋找破解資本主義危機的答案。
西方世界重新發現了馬克思。“經濟自由主義和政治自由主義,無論是單獨還是結合起來,都不可能為21世紀的種種問題提供解決的方案。”英國學者霍布斯鮑姆在《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一書中指出。書的結尾,他得出結論:現在又是應該認真地對待馬克思的時候了。
實踐是檢驗理論的試金石,實踐是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歷史性地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有能力隨著現實發展和客觀需要進行自我調整與完善,并由此創造出巨大的生產力。中國不僅關注自身的現代化,而且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從國際體系的參與者轉變為公共產品的提供者,成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發動機”。
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歷史性地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能夠指引人們洞悉時代精神、解決時代問題、引領時代進步,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科學理論。
“評判每一代人時,要看他們是否正視了人類社會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寫道。
“我們面對的中國問題,并不僅僅是中國自己的問題,而且是中國所面對的世界性、時代性問題;我們所積累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驗,并不僅僅是中國自己的建設經驗,而且對于人類走向未來有著世界性的意義與價值。”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不僅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而且為很多深陷發展困境、盡顯發展疲態的發達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
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的偉大革命,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結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其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堅定遵循和創造性發展,書寫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的輝煌篇章。
(光明日報記者 賈 宇 王 琎)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