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當代中國最重大的政治原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論斷、新提法、新舉措,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動員令,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總藍圖。如何把握報告的精神實質?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六個一”主脈絡加深理解、融會貫通。
一面偉大旗幟: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們黨在理論上的最大收獲、最大成果,是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對這一思想的時代背景、歷史地位、理論品格、科學內涵和指導意義作了深刻、系統的闡述,標志著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實現了與時俱進。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修正案),明確為我們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無論在近百年的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都具有極其重要而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探索的最新理論成果,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們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習近平同志是這一理論的主要創立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了新境界、新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我們黨永遠高舉的偉大旗幟。
一顆永恒初心:
永遠銘記黨的奮斗歷程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黨的十九大的主題之一。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96年。96年,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在應對和化解各種危局和困境中不斷推進事業發展的96年。96年來,我們黨從弱小到強大,從九死一生到蓬勃興旺,從只有50多位黨員到擁有8900多萬黨員、450多萬個基層組織,成為世界最大執政黨。之所以能如此,根本在于我們黨能夠“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保持初心不改、壯志豪發,在風云變幻的百年史冊上留下不朽傳奇。
一條鮮明主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實踐基礎和現實依據。“新時代”這個概念是黨的十九大的亮點之一,這個“新時代”,并非歷史學上的“新時代”概念,而是標志著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過去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這種極不平凡集中體現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從國內來看,這五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力挽狂瀾,淬火成鋼、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成就輝煌的五年,我們的黨、國家和軍隊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更有力量。從世界范圍來看,這五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而中國則政治穩定、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百業興盛。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居世界第一位,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穩定之錨。
一個歷史判斷: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
黨的十九大基于對我國國情的深刻分析,對我們所處發展階段的深刻把握,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做出了新判斷新概括,提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我們黨立足于新的實踐,對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認識上的又一次飛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標志著我們黨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主題和主要矛盾。只有精準把握時代主題和主要矛盾,才能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接地氣、真管用、利長遠。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總體經濟實力不斷提高,但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之間差距有所擴大,發展不平衡現象日益突出。這其中既有先天要素稟賦的差異,也有后天增長模式和節奏的影響。如今,我國將精準扶貧工作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就充分體現了我們的黨和政府努力解決這種不均衡矛盾的堅定態度。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來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更加重視環境發展與生態保護,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現實背景和實踐基礎進行了深刻闡述,同時也強調社會主要矛盾的這一變化,沒有改變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因此,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一張宏偉藍圖: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黨的十九大提出在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目標,是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應地,新征程也分為接力奮進的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之“新”,體現為戰略目標實現的時間節點提前;“新”還體現在,過去我們提出的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這一次加上了“美麗”和“強國”,這也意味著迎來了我們的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一份明晰的“綱”和“魂”:
加強黨的建設貫穿全篇
黨的十九大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貫穿全篇,成為全篇的“綱”和“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當代中國最重大的政治原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沒有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中華民族將是一盤散沙。
黨的十九大在黨的建設方面另一個重大貢獻,就是根據新時代新要求,深化對黨的建設規律性認識,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就是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是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重大創新。黨的十九大還對“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這“四個偉大”有機整體的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和邏輯關系進行了全面論述,明確了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新時代標明新方位,新征程提出新任務。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新時代展現黨的新氣象新作為,在新征程譜寫新篇章奪取新勝利,不斷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局面。(作者:自治區黨委講師團特聘教授、自治區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黃健)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