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確認識和深刻把握這個新的重大政治論斷,對于深刻理解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具有重要理論價值、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與時俱進的新表述,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正確認識和深刻把握這個新的重大政治論斷,對于深刻理解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具有重要理論價值、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重要理論價值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科學理論判斷,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有過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重點論和矛盾發展不平衡性思想,列寧在此基礎上提出帝國主義矛盾發展不平衡理論。毛澤東同志首先完整提出主要矛盾、社會主要矛盾概念,并全面系統地論述中國近代以來的社會主要矛盾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志在對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刻思考中,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進行了創新和發展,正確認識和把握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說。
抓住重點帶動全面工作,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也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階段始終堅持的方法論。要成功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就必須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我們黨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相結合,與時俱進推動理論創新發展。當代中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準確把握成為執政黨必須面對的重大時代課題。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作出的重大判斷,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抓住了新時代中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的根本特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這一重大理論創新,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貢獻。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重大實踐意義
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客觀反映,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人們不可能主觀選擇;但對其判斷必須及時準確,認識超前或滯后都會干擾社會發展進步,甚至會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歷史充分證明,黨和國家事業能不能順利發展,同我們能否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準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能否在這個基礎上制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戰略舉措,非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堅持從我國社會實際狀況出發,在諸多社會矛盾中和矛盾全局中敏銳地抓住主要矛盾,并自覺圍繞主要矛盾部署黨和國家全局工作,是我們黨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說分析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具體問題的一條成功經驗。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為科學制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提供了基本依據,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不是一個單純的概念、提法的改變,而是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未來長期發展,并對社會實踐起引領和指導作用的重大判斷。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準確把握和深刻反映了我國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的新變化。從社會生產的角度,作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新表述,實事求是地反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當前和今后很長時期來看,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通過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在發展中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不斷消除地區差距、收入差距和城鄉差距,努力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和發展的成果,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從社會需求的角度,作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表述,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分析和把握多方面、多樣化、個性化、多變性、多層次的人民需要,更好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項需求,與時俱進地分析研究人民群眾需要的時代特點和演變規律,有針對性地制定宏觀部署和具體戰略。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深遠歷史意義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首先就要求依據新的時代特征正確認識當代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進程,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輝煌成就史無前例、舉世矚目,正是因為我們黨正確分析我國基本國情,才作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科學判斷。必須堅持從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出發來理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深遠影響,充分認識這一新表述不是一個短期判斷,而是瞄著本世紀中葉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這個時間節點,要管相當長歷史時期的判斷,充分認識這一重要政治判斷不僅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工作導向意義,還有很強的歷史適應性和時間張力。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這一變化是極其廣泛和深刻的,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作者:中共廣東省委黨??茖W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教授 伍俊斌)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