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連點成面,聚沙成塔,這是做好基層工作的根本方法,無所事事,就會導致一事無成;含混不清,就會搞成一團亂麻,最終人心渙散,地方難以發展,群眾逐漸遠離。
在基層,我們常看到或聽到這樣的情況:領導對下屬不滿,認為干部不積極、不主動,工作不賣力,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親力親為;職工牢騷滿腹,覺得領導能力不足、水平不夠,決策有問題,“主將無能,累死三軍”。究其原因,還是領導和干部之間位置沒有站對、關系沒有處理好,在統籌面上的工作和抓具體事務上產生了矛盾、出現了問題。
開展工作、落實任務,要學會“用十個指頭彈鋼琴”。對于面上的工作,需要領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如果所有的事情都面面俱到、親力親為,就會“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抓面上的工作,就是抓統籌、抓謀劃、抓部署,抓出科學合理的布局,這是黨政主要領導的主責主業,也是“關鍵少數”的必然擔當。黨政主要領導要扛起這義不容辭的責任,站在全局分析問題,結合實際謀篇布局,成為地方發展的“主心骨”;要擔起歷史賦予的重擔,凝聚黨心民心、匯聚各方力量,當好推動進步的“發動機”。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帶好隊伍、打出勝戰,運籌帷幄。統籌面上的工作,一是要人少而精。有的領導能力不足,常常人云亦云,甚至不知所云,缺乏方向感;有的領導過于民主,喜歡“兼聽則明”,缺乏主導性,讓下屬不知所措。主意太多,就會顯得雜亂無章;調子太亂,就會導致無從下手,只有堅持一種聲音、保持一個論調,避免工作安排聲音嘈雜,任務部署朝令夕改,才能做到謀事布局“一盤棋”。二是要集中統一。在一段時間當中,“個人說了算”破壞了黨的政治生態,打壓了其他人的積極性,制約了地方發展,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對于決策而言,一種聲音不等于“一言堂”、一個論調不同于“長官意志”,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建議,集眾人之智、取大家所長,確保實現力量匯聚“一條心”。
對于點上的工作,需要黨員干部“一個釘子一個眼,一個蘿卜一個坑”,站準自己的位置,干好自己的本職。抓點上的工作,就是抓具體、抓落實、抓推動,抓出實實在在的效果,需要單位副職和廣大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黨員干部要立足崗位、履職盡責,當好助推發展的“螺絲釘”;要踐行宗旨、為民服務,成為廣大群眾的“貼心人”。
一個團隊如果缺少了點上的支撐,決策就無法落實,工作就難以推動,只有每個點都盡職盡責,最終形成一個整體,才能確保力量匯聚、事半功倍。抓具體的事務,一是要人到心到。人浮于事,作風不實,就會成為水中葫蘆,上面看在水中,下面看在水上,決策就會落空,責任就會缺位,要主動把責任擔當起來,把任務落實到位,決不能袖手旁觀“當看客”。二是要務求實效。靠做表面文章、使花拳繡腿,就會形成“表面看熱熱鬧鬧,實際上毫無成效”的不良狀況,要把功夫下足、把工作做細、把任務落實,決不能欺上瞞下“耍花槍”。只要每一個“點”都認真履職,充分發揮作用,確保“零部件”都能正常運轉;“火車頭”能心中有責、心中有數,把準正確的方向,凝聚起推動前行的強大動力,基層這列“和諧高鐵”就能沿著既定軌道,不斷駛向勝利的前方。
連點成面,聚沙成塔,這是做好基層工作的根本方法,無所事事,就會導致一事無成;含混不清,就會搞成一團亂麻,最終人心渙散,地方難以發展,群眾逐漸遠離。帶頭人要帶好隊伍、找準出路,謀好“面”上的工作;黨員干部要緊緊跟上,務實作為,落實“點”上的任務,最終上下聯動、融為一體,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書寫壯麗的華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作者:中共賓川縣委辦公室 張育維)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