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理念,勇于創新創造,多出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優秀學術成果,努力培養忠誠服務黨和人民事業、值得黨和人民信賴、對黨和人民有貢獻的學問家。
——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賀信精神
今年5月17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之際,習近平同志專門發來賀信。這是對中國社會科學院全體同志的巨大關懷、鼓舞和鞭策,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界的高度重視。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賀信精神,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理念,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發思想先聲,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努力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建設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位的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家隊”,必須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解決好“真懂真信、為什么人、怎么用”的問題,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到研究工作和各項建設的全過程,努力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要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系統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實質,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學術發展、分析解決學科領域重大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理念,勇于創新創造,多出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優秀學術成果,努力培養忠誠服務黨和人民事業、值得黨和人民信賴、對黨和人民有貢獻的學問家。
深入學習、研究和闡釋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現實體現。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同志們一定要深入學習、研究、闡釋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下功夫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不斷增強思想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增強用以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自覺性堅定性。圍繞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在各學科領域確立一批研究選題,組織精干力量,深入研究闡釋,推出更多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為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入腦入心、書寫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篇章提供有力的學理支撐。深入實施報刊出版館網庫志和學術評價名優工程,把宣傳闡釋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作為傳播平臺的重要內容;積極參與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扎實推進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工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文學批評工程,全力打造并用好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當代中國研究所、信息情報研究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等七大馬克思主義研究平臺;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干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實施好“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干人才計劃”;加強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研究智庫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
充分發揮為黨和國家決策服務的思想庫作用
習近平同志在賀信中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更加自覺地以研究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大任務,就是深入研究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并在研究回答中體現自身價值、實現自身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和集中攻關,推出對黨和國家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優秀成果,不斷提高服務黨和國家決策的能力和水平。高質量、高起點推進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工作,加快形成院級、所級、專業化智庫“三位一體”的智庫建設格局,著力打造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的國家級高端智庫群。充分發揮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源豐富、綜合研究能力強的優勢,將基礎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更好地結合起來,聚焦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研究,切實提高研究質量,多提出有特色、有深度、有真知灼見、切實管用的對策建議,充分發揮為黨和國家決策服務的思想庫作用。
努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習近平同志在賀信中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努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們一定要切實肩負起這一光榮使命,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方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深入實施“學科建設登峰戰略”。著力發展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基礎學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發展具有龍頭作用的優勢重點學科,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形成基礎學科健全扎實、重點學科優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冷門學科代有傳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輔相成、學術研究和成果應用相互促進的學科體系。
深入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瞄準學術前沿,著力提高學術品質,搭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平臺,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逐步提升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的產出能力和水平,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概念、新理論和創新學術體系。
加強學術話語體系建設。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展示中國學術的特色和優勢,打造國際社會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著力體現中國思想、中國理論、中國道路、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不斷增強國際學術影響力和話語權。推進評價體系創新,建設好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搶占學術評價制高點。
為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同志在賀信中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為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我們一定要深入實施中國學術“走出去”戰略,積極搭建國際學術交流平臺,打造高端國際論壇,加強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國際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闡述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
我們要充分發揮在功能定位、交流資源、學科建設、人才隊伍等方面的獨特優勢,與世界各國展開全方位、深層次、多渠道的思想學術對話,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努力將中國社會科學院建設成為國家學術對外交流與合作窗口。增強議題設置能力,積極參與和設立國際性學術組織,在國際舞臺上積極發聲、善于發聲,開辟一條以學術交流為特色、以中國研究為載體的學術“走出去”新路。組織實施好國家級對外智庫和人文交流項目,包括中國中東歐國家(16+1)智庫交流合作網絡、中國印度智庫論壇、中國韓國人文學論壇等,建立海外中國學術研究組織和中國研究中心,逐步形成中外合作建設、合作運行的海外中國研究中心網絡,成為對外闡釋傳播中國思想理念與核心價值、中國發展道路與發展經驗的重要平臺,為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王偉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