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革命戰爭年代,一聲“同志”蘊含著特殊的革命情懷,傳遞了黨員之間、黨內上下級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友愛的融洽感情。無論“官”有多大、“權位”有多高,干的都是革命工作,并不存在任何高低貴賤之分。
黨內互稱“同志”,并不是今天才提出來的,而是對黨內生活的一貫要求,是一再重申的重要政治規矩。中國共產黨是以共同理想為紐帶結成的先鋒隊組織,這一基本屬性決定了黨內上下級之間、黨員和干部之間是平等的同志式關系。
在革命戰爭年代,一聲“同志”蘊含著特殊的革命情懷,傳遞了黨員之間、黨內上下級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友愛的融洽感情。無論“官”有多大、“權位”有多高,干的都是革命工作,并不存在任何高低貴賤之分。
但必須面對的是,由于受到各種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影響,目前黨內互稱同志的氛圍并不濃厚,以“某局”“某處”等職務稱謂者有之,以“老板”“大老板”等市場稱呼者有之,以“老大”“大哥”等江湖稱謂者也有之。一聲“同志”不僅是稱謂,更代表著一種健康的黨內關系。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一系列不正常的黨內稱謂背后意味著黨內關系發生了某種變異——腐化和利欲替代純潔的革命情懷,平等的黨內關系為陳舊的“官僚職級”、赤裸裸的“市場等級”和庸俗化的“江湖人情”所代替。
黨內平等的關系出現變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恐怕與黨內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封建主義殘余的影響有關。上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的黨受封建主義的害很重……現在,黨內為什么有人搞特權?這和封建主義影響分不開。”
另外,隨著黨的長期執政,科層制運作模式的滲透成為黨內同志式關系異化的重要體制原因。一些人的言行體現出濃郁的“官僚做派”,諸如“開會排座次”“講話按次序”“看文件講級別”等司空見慣,并衍生出一系列潛規則。久而久之,還養成了“官老爺”的腔調,一些人甚至樂在其中。這種官氣其實是一種“最低級的趣味”。
黨內平等的關系出現種種異化,削弱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影響了黨風。在這種不正常的黨內關系面前,黨組織的蓬勃生氣和活力逐漸被桎梏。同時,民主集中制的運行是建在平等原則基礎之上的。一旦黨內平等關系被懸空和虛化,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黨內民主。黨內不同層級的有效溝通和信息傳遞,是建立在各溝通主體之間的雙向互動基礎之上的。缺乏平等的關系,黨內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是自上而下的簡單灌輸和說教,而缺少深層次的平等討論與交流。
黨內平等的關系出現種種異化,勢必影響黨群、干群關系。在這種狀態下,黨內上下級之間以及與基層群眾在平等基礎上的溝通交流、合作協商是難以真正確立的。即使建立起一些運作機制,最終也可能趨向于官僚化行政化,成為“看起來很美”的擺設。
今天,要使黨內政治生活充滿生機和活力,就必須破除“等級化”“科層化”“官僚化”等陳舊、迂腐風氣,建立起基于人格平等基礎上的同志式黨內關系。
一方面,要大力發揚和倡導黨內平等相待的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是非常重視傳統的一個政黨,當前出現的一些黨內問題,有些其實主要并不是出在“創新”上,而是沒有很好地“繼承”。
事實上,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黨內等級觀念是比較淡的,黨內上下級之間也不存在太多的講究。1965年,毛澤東同志重上井岡山故地重游時,問隨行人員一個問題:“你們都來講一講,什么是當年我們在井岡山的好傳統、好作風?”周圍人回答,黨的優良傳統有很多,如“艱苦奮斗”“支部建在連上”等。毛澤東同志說,你們還要加上一條——“官兵平等”。今天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話,在當時卻很時髦,因為軍閥部隊里面打人很普遍,士兵沒有什么權利,忽然有一支“不打人”的軍隊,還講平等,吸引力非常大。
粟裕同志曾回憶:紅軍對外最有力的宣傳是“官兵平等,紅軍不打士兵”。紅軍長征最先到達陜北的是被稱為“兒童軍”的紅25軍,劉華清同志當時就在這支部隊里。據他回憶:這幫小孩來自社會最底層,他們為什么愿意跟著紅軍走了幾千里不掉隊?因為參加紅軍讓他們感到作為“人”的尊嚴。
1948年6月,蔣介石組織120多名高級將領開會,要求他們研究一下共產黨軍隊到底強在哪里?這些將領提出了8條改革建議,其中一條就是學習共產黨軍隊的“官兵平等”。可見,由“上”對“下”、由“官”對“民”、由“貴”對“賤”,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黨內平等關系。
另一方面,要大力開展反特權教育,摒棄特權思想、禁絕特權行為。在反特權方面,我們黨曾經有過專門的規定。比如,1980年《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明確規定,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的義務,沒有在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權利。
但是,市場經濟搞了幾十年,“等級”這些東西在黨內和社會生活中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人們對個人的崇拜在減少,可對權力的崇拜卻沒有弱化。
同時,個別干部做領導時間一長,思想上逐漸麻木,缺少正義感和同情心,甚至認為某些不公平、不公正現象是理所當然的,見怪不怪。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公仆,一要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為仆,不能有官氣。公仆為人民負責,天經地義。這種關系不能顛倒。任何黨員干部,只有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和義務,沒有當官做老爺的權力。”十八屆六中全會再次強調,決不允許在群眾面前自以為是、盛氣凌人,決不允許當官做老爺、漠視群眾疾苦,更不允許欺壓群眾、損害和侵占群眾利益。
過去,在建立健全平等交流、平等溝通和平等處事的黨內關系上,我們比較重視的是“言傳”;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表明:“身教”遠勝過“言傳”。黨內同志式政治關系的構建,需要從微觀、從具體問題抓起,更需要從“關鍵少數”做起,見微知著,身體力行。(作者: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 趙剛印)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