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一年一度的春運大幕拉開,鐵路、公路、水路以及民航運輸等各式各樣的交通方式不僅承擔著川流不息的客流,也承載著令人又喜又憂的“鄉愁”。
日前,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春運形勢和工作安排。會上,交通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交通部全力增強運輸服務能力,鼓勵并規范順風車、營運車輛城際拼車等新業態、新模式參與春運,充分利用社會運力資源,提高運輸能力。
跨城順風車 春運開啟新業態
作為年度最大的人口遷徙活動,春運一直以來都是交通部最大的考題,其中,鐵路運輸更是重中之重,據鐵路部門數據統計,2017年春運期間日出行人次約是900萬人,預計2018年將突破1200萬人,回家車票往往一票難求。近年來,租車、拼車等方式也漸漸成為春節回家團圓的“有力助手”,隨著消費者對打車軟件使用和認可,春運時期,拼個順風車回家逐漸成為新的回家方式。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跨城順風車理念就被提出。有數據顯示,2016年,跨城順風車共運送190萬人次回家,2017年劇增近850萬人次。春運市場如此廣闊,隨著網約車的政策合法化、管理規范化等措施的實施,今年春運剛開始,各大網約車軟件均紛紛推出了跨城順風車功能,為消費者回家之路提供了更多選擇方式。滴滴出行的“輕春運”理念,嘀嗒出行出租車與順風車兼具的品牌升級等,跨城順風車發展態勢迅猛。
訂位便捷 重視出行保障
對于各大打車軟件推出順風車跨城功能,不少消費者表示十分期待,而其中訂位便捷、出行安全、有保障更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常年在外打工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由于對于網絡購票操作不熟悉,從2013年搶票軟件出現以來,買不著票的情況時常發生。“差不多從三四年前開始,就在網上買不著票了,開始的時候很著急,和朋友一路開車回的重慶,后來每年買不著車票,都是找朋友通過網上找到要回家的‘順風車’,然后再根據上車前商量的價格到家付錢。”王先生表示,之前網上自己找的“順風車”,因為是臨時搭伙,沒有安全保障,全程都保持清醒,而且發布信息時有時無,找到一個靠譜的車主還需要大量時間甄選。“現在打車軟件十分方便,我不用麻煩朋友幫我找回去的順風車,自己設置好出發地和目的地,預訂好時間,確定乘車人數,大概的車票也能估計出來,只需要發布訂單等人接單就可以了。”王先生向記者說道,同時,他表示,從工作地到老家,差不多需要800多元,“我打順風車從寧波回重慶反而要比坐火車快,而且也貴不了多少,現在搶購火車票,加上加速包的費用,說不定還更貴。”
服務升級 留意出行安全
記者打開手機上的網約車軟件,在跨城順風車選項中發現,預約時間最早可提前30天,乘車人數也有成人、孕婦、兒童、幼兒多個細分化分類,并按照相關選項對應收費。滴滴司機汪師傅告訴記者,明確乘車人數和類型,是為了方便司機接單。“跨城出行不像市內交通,時間長,路程遠,需要我們和乘客雙向選擇。”
滴滴打車方面表示,通過對算法的逐步優化,順風車將通過提升順路率、拼車率,同時對全國99%的地級市、區縣的線路覆蓋,更有效地提高車主和乘客的用戶體驗。今年春運,滴滴順風車還拿出了3000萬的獎勵補貼,號召更多私家車主分享自己的座位,讓所有買不到票的乘客都能回家過年。
交通部門提醒消費者,通過“免費互助”以及“合理分攤成本”等方式結算行程費用,是良好的共享出行方式,能解決部分消費者面臨春運購票難的困境,但是任何以營利為目的的“順風車”都需要持證上路,才能從事合規網約車經營,否則就屬于“非法營運”范疇,將面臨最高10萬元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