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11:14 來源:央視新聞
湖南郴州,一列特別而袖珍的小火車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白發滿頭,卻依然手提肩扛;他們子孫滿堂,卻自力更生,不靠子女。從2012年開始,這群人搭上了這列免費火車進城賣菜,每天往返一趟,已有五個年頭。如今,賣菜已經不是老人生活唯一的來源,但勤勞的習慣從來沒有改變。
每天這個時間,京廣線上都會出現這列綠皮小火車。火車??康牡谝徽臼翘嚼铮@一站客流量最大,菜農們基本都來自這里。
在地里忙活了好幾個月的收成,今天剛剛摘下。進城賣一次菜,要明天才能回來。都想著多賣點,擔子都塞了幾十、幾百斤。
菜農鄧叔:我基本上是來一天隔一天。我們那里交通不好,我是搭兩輛摩托車過來的,有幾次都不安全,讓路都讓不起。沒有這個車的話,我們那里的農產品全部要滯銷。
記者:一個月能收多少錢?
菜農鄧叔:三四千塊錢吧。
火車免費,一年下來,菜農節省的交通費也有3千左右。辛苦錢能省一個是一個。
菜農鄧叔:我四十歲起了房子,全部積蓄用完了,孩子長大了,基本上人就老了。將來孩子們有出息,不要干這個,要多學一些技術,要改變一下自己的人生。我們的希望在下一代希望的田野上。
比起從前,一份賣菜錢已經不是鄧春英阿姨唯一的依靠。這幾年,村里高鐵、風電能源、工廠建設,給家里帶來了更多工作、賺錢的機會,兒子也回鄉務工,留在自己身邊。
菜農鄧春英:像現在幸好有國家,政府,真的是好多了?,F在想不到那個艱難的時候,想起那個時候都出眼淚,現在就是往生活更高的方向看。
生活負擔小了,勤勞的習慣卻沒有改變,阿姨賣菜,就是為給家里多一份貼補。
菜農鄧春英:我們也沒有文化,就是賺點力氣錢,自己種菜自己去賣。買房買車呀,有錢的話就可以支援他們一點,我們做父母親的,團團圓圓就開心了。
劉來菊奶奶來賣菜已經10年,每次都由愛人接送。車上都是她的熟人,列車員的名字她都記得。每隔三天奶奶就要來一次,平日里不賣菜就整天在地里忙活,也不說累,說起開心的事都是關于后輩。
奶奶結婚至今已經58年,養育了6個孩子。下地干活,肩上背一個,手里拽一個。前半生時光,就在地里,在孩子的哭鬧哄抱中過去了。奶奶說,現在孩子們都好了,她只要維持自己的生活就行了。下地干干活不會生病,自己才舒服。勞作了一生,到了可以休息的時候,卻已經閑不下來了。
記者:您對自己和家里人還有沒有什么要求?
菜農 劉來菊:什么要求都沒有,他們拿給我我也不要。自力更生,不依靠他們。要對我有良心,喊我一句就要得了。
記者:您在鐵路多少年了?
鐵路工人 王元生:31年了。我爸爸也是鐵路工人,我兄弟姊妹都在鐵路工作,鐵路部門工作的奉獻比較大,沒有什么索取就是奉獻。
記者:我看她們好像也蠻感謝你們。
王元生:力所能及,能提供幫助就幫助一下。我覺得我們做這個事跟脫貧也有點銜接。
曾麗萍阿姨以前也是這列車上的菜農,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條件,去城里租了個攤位,包粽子、做糍粑,起早貪黑地打拼。剛剛來郴州時條件不好,沒有把女兒帶出去,所以覺得愧歉她,覺得挺內疚的。
沒能給女兒更好的成長條件,留有遺憾。好在,阿姨另外兩個孩子都在城里長大、上學,一家人也安穩下來。13年進城打拼,終歸有了收獲。
記者: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曾麗萍:就是把他們生出來,把他們教育好。希望他們在社會上要有用,要有幫助的。
太平里小學教師楊群所在的是一所寄宿制鄉村小學,她在這里教書已經18年。從學習到生活,從孩子們醒來到睡去,老師都要操心。
楊老師:我能夠盡到那種能力,讓他們思想上,能夠端正思想,今后能夠影響他一輩子。我就是這么做的了。
老師的生活里裝的都是學生。對于已經13歲的女兒,卻分不出多少。
楊老師說著女兒,話題卻總能回到學生身上。18年,陪伴著村小一屆又一屆的孩子畢業長大,收獲著作為老師的欣喜。
楊老師:我覺得有學生送我歌,有學生送一粒粒的糖,您看有人關心我,快不快樂,甜蜜。學生從各方面關心我,我特別開心,還是一絲欣慰。
綠皮火車搖搖晃晃,停停走走,兩節車廂的人們,目的各不相同,但都有的是耐煩心。慢慢告別,慢慢扯著閑話,整理著要去賣的菜,就像閑坐在家。
一到終點,人們就將奔赴城市各處。菜農們今晚會在城里度過一夜,明天還將從這里返回,不知會有怎樣的收獲。
鐵路班車變成順風車,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保障安全、運力。菜農們早已約定俗成,賣空的籃子都會放到行李架上,保持秩序。
記者:上車就開始睡了?怎么樣昨天賣得?
菜農 鄧叔:300多。油錢鹽錢賣回來了。
記者:你下次再來是什么時候?
菜農 鄧叔:得兩天吧,我要籌備一下。因為我們鄉鎮是一個貧困鄉鎮,以農業為主的,天天都有人來,如果是全部每家每戶都來這個車是坐不到的。
昨晚劉奶奶他們在城里的小旅館過的夜,花了五塊錢,是旅館給他們特有的優惠。在外奔勞了兩天,現在家里人都在等著他們回家吃飯。
小小綠皮火車,搭載著目的各不相同的人們,每天沿著相同的軌跡,在城市和鄉村間連起一條綠色通道,承載著愛和希望,也刻下了一段段人生印記。
小小綠皮火車,就像一條綠色通道,火車上的人們目的各不相同,卻都沿著相同的軌跡,在城市和鄉村間來來往往,也刻下了努力生活的印記。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畝田,每一分耕耘,都寫下人生。
“十月一,穿棉衣”,昨日,正是陰歷十月初一,天氣冷了,在工人路帝湖小區東大門口,一家福利彩票店門口卻溫暖如春,門口張掛著一個“愛心衣物,免費自選”的牌子,不少市民在這里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而這些衣服,都來自市民們的愛心捐獻。
“互聯網+”的時代,打車軟件手機APP消除了司乘之間不信任的隔閡,成了“順風車”便捷的“簽約”工具。
養殖場女技術員與老板吵架賭氣外出,途中搭乘兩男子順風車,不料卻被心懷鬼胎的二人輪奸。
9月25日深夜,一名男子開車回鄭州路上給妻子打電話,身旁同乘女士也打電話,男子擔心妻子聽到電話里有女人聲音,便對身旁女士厲聲呵斥,將其遺棄在高速路上。
男子擔心妻子聽到電話里有女人聲音,將女性朋友遺棄在高速路上。
美國業余攝影師Phoo Chan近日拍下了一組罕見有趣的畫面。一只膽大的烏鴉停在正在覓食的禿鷹背上想搭個順風車,這一過程只持續了短短幾秒鐘,過后兩個家伙便各自分飛。
好心大叔專注順風車十四年,搞笑演繹搭車路上苦辣酸甜。
據臺灣媒體報道,南非一名31歲男子日前招手搭順風車,慘遭車上3名女子以槍支脅持返回家中,被這些女子輪奸4天。南非新聞網站“時報即時消息”報道稱,該男子在戈廷省搭順風車,被一輛載有3名女子的寶馬汽車接上。
在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中國提出了區域一體化的建議,包括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和亞洲基建投資銀行(AIIB)。作為對奧巴馬的回應,習近平已公開表示,通過中國提出的地區發展新倡議,中國歡迎鄰國“搭便車”。
順路捎個人,您愿不愿意?考驗的不是車主或是行人的“警惕心”,而是彼此間的相互信任。
“順風車”是當下一種時尚的出行方式。讓同向出行者搭乘“順風車”,有益于緩解大城市的交通擁堵、節約能源、減少廢氣排放。全面深化改革,既無法畢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單兵突進,而需要統籌部署、協同推進。
“順風車”是當下一種時尚的出行方式。讓同向出行者搭乘“順風車”,有益于緩解大城市的交通擁堵、節約能源、減少廢氣排放。全面深化改革,既無法畢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單兵突進,而需要統籌部署、協同推進。
一邊是日益嚴重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一邊是私家車數量猛增與較高的空載率。駐豫全國政協委員金正新認為,倡導設立“世界順風車日”,支持“順風車”常態化,不僅可以“治堵”,還能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互信。
昨日,鄭州火車站迎來了節前的客流高峰,到成都、烏魯木齊方向的車票緊張。對此,東方今報記者撥打了鐵路客服電話12306,相關人員稱,如果始發站和購票站都不是鄭州,就不能在鄭州辦理退票。楊女士說,她在鄭州坐過愛心順風車,電視上的報道也看過,她相信愛心順風車主,希望能乘車回家。
董庸昌,河南工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自微博上為2萬余名工大學生“求公交”之后,已是微博名人?,F場短短半個小時,共有50名老師成功注冊,領取車標和綠絲帶,成為東方今報愛心順風車大家庭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