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結束,從除夕到大年初六,國內消費市場、旅游市場一片紅火。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春節7天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926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0.2%。據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3.8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實現旅游收入4750億元,同比增長12.6%。
消費市場很紅火
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消費市場年味濃、銷售旺,買年貨、趕大集、逛廟會、吃年夜飯等傳統消費持續火爆,旅游、讀書、觀影、看展等新興消費也亮點紛呈,網購年貨、網上訂餐、移動支付、定制出游、共享出行等新業態新模式備受青睞,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品質化、個性化、定制化消費成為新時尚。據商務部監測,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926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0.2%。
春節期間,北京舉辦了以“消費新時代 美好新生活”為主題的跨年促銷活動,組織龍頭電商、品牌商超、老字號、無人便利店等近百家企業聯合開展優惠促銷,為消費者提供全渠道、高品質的有效供給。遼寧省舉辦了“新春年貨購物節”,開設“年貨一條街”“年貨大集”31個,舉辦各類主題促銷活動140余項。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年貨節活動,利用大數據精選、優選適銷對路商品。
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品種豐富、價格總體平穩。分品種來看,糧食價格保持穩定,其中大米、面粉價格均與節前一周持平;食用油價格基本平穩,其中豆油、菜籽油、調和油價格均與節前持平,花生油價格上漲0.1%;肉類價格不同幅度上漲,其中豬肉、牛肉、羊肉價格分別比節前上漲0.3%、0.7%和0.4%;禽產品價格也小幅上漲;蔬菜價格有所上漲,30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節前上漲3.7%。
消費關鍵詞:品質、年味、品位
春節的商品消費更重品質,年俗商品、綠色食品、珠寶首飾、應季服裝、智能家電、數碼產品等銷售保持較快增長。商務部監測顯示,春節期間有機雜糧、綠色蔬菜、時令水果、保健品禮盒等綠色健康類食品銷售紅火;各類狗年生肖題材金銀珠寶飾品迎來銷售高峰;春裝上市拉動服裝銷售;智能高清電視、烘干一體洗衣機、掃地機器人、凈水器、洗碗機等家電受到青睞;新型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信息類產品持續熱銷。
春節的餐飲消費更重年味。年夜飯、團圓飯、親朋宴依然是春節餐飲市場的主角。各地年夜飯預訂火爆,一些老字號餐飲企業年夜飯預訂率達95%以上,外賣年夜飯、廚師上門制作年夜飯也成為餐飲消費新時尚,江蘇、浙江、廣東等地餐飲企業攜手第三方餐飲平臺推出年夜飯配送服務,上海一些酒店推出“外帶”年夜飯讓市民在家即能享受到廚師的“私人訂制”服務,天津一些餐飲平臺提供的上門制作年夜飯服務供不應求。
春節的文化休閑則更重品味,旅游、讀書、觀影、看展等過節方式受到越來越多老百姓的青睞。學習充電成為百姓過節的新選擇,天津濱海新區圖書館日均接待讀者1.2萬人次,湖南省博物館系列大型展覽活動每天吸引觀眾超過1.5萬人次。春節觀影成為人們過節的新年俗,初一至初五全國電影票房累計達46億元,同比增長近60%。北京地壇、龍潭兩大廟會共接待中外游客170萬人次,比去年增加9.1萬人。云南麗江的納西打跳、內蒙古巴彥淖爾的祭火儀式、西藏的跳鍋莊等民俗活動充分展現民族傳統魅力,吸引大量游客。
旅游消費繼續火熱
節日期間,旅游消費持續火熱,海島游、冰雪游、民俗游、文化游、養生游等各類主題旅游精彩紛呈,經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今年春節,全國共接待游客3.8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實現旅游收入4750億元,同比增長12.6%。廣東、四川、湖南、江蘇、河南、安徽、山東、廣西、湖北、浙江等省份接待游客人數居前十位。
傳統景區、景點延續火熱的同時,鄉村民宿、休閑街區、特色小鎮等全域旅游新產品新業態備受青睞,自駕游、鄉村游、都市游、冰雪游高速增長。旅游市場整體活躍,自駕車出游比例接近50%,成為中國家庭出游的主要方式。各地新春祈福和民俗旅游活動火爆,年味十足。以迎新納福為主題的名勝祈福游和以體驗年俗為主題的鄉村民俗游成為眾多游客的選擇。
長線游方面,由于今年春節來遲,南北方溫差明顯,季節性旅游主題更加突出。不少游客利用春節假期,攜家人或到北方賞雪玩雪,或到南方感受春意,追求更有特色的旅游體驗。東北、華北地區等多地滑雪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超過10%。
隨著消費者對旅游產品品質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度假游取代觀光游,成為游客熱衷的新選擇。“旅游+”融合游、“海陸空游”產品豐富,國內游新產品、新業態層出不窮。
國際旅游方面,從短線到長線,從觀光到休閑,從“買買買”到“慢慢慢”,高質量的出境旅游正成為中國游客品質生活的名片。各國為迎接中國游客,紛紛針對春節推出各種活動和優惠措施。更有不少外國游客,在春節期間專程到中國旅游,體驗過節。“中國年”正逐漸被世界各個國家所認可,成為全球共同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