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結合互聯網+時代跨越式發展的大趨勢,6月11日-12日,由中國投資協會主辦的“2016鄭州國際互聯網+金融博覽會”在鄭州中原國際博覽中心隆重召開。
結合互聯網+時代跨越式發展的大趨勢,6月11日-12日,由中國投資協會主辦的“2016鄭州國際互聯網+金融博覽會”在鄭州中原國際博覽中心隆重召開,促進區域金融合作和鄭州金融國際化發展,搭建中外互聯網金融業高端交流平臺,打造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支持平臺,以及互聯網金融機構與企業、百姓之間的服務平臺。
當前,“互聯網+金融”的提法不絕于耳,大到個人理財增加收益,小到我們的微信支付、滴滴打車,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都被互聯網金融深刻影響著,可是,您聽說過大數據+金融么?大數據應用到金融方面,能給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個人、企業、政府都能從中獲取怎樣的收益?
隨著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它在整個國民經濟金融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經被廣泛認識到。從前的Why和What的問題,已經變成了How和When。河南金電鄭投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解決后兩個問題的大數據應用型公司。
河南首個大數據客觀信用評價體系亮相
“新管道”破冰
盡管中小微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但資金緊張、貸不到款卻是長期面臨的問題。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著規模小、資產少、內部治理和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同時銀行向其放貸時信息不對稱,這些企業無力還貸時政府出面協調與救助的概率低。因此,這些企業時常受到貸款困擾。
所以,對于有信貸規模限制又追求利潤的商業銀行而言,小企業的放貸成本與風險相對于大中型企業而言往往更高。顯而易見地,當一家大型企業或國有企業和一家中中小微企業坐在一起,銀行毫無疑問更傾向于將貸款放給前者。
有了以上的例子,就不難理解中小微企業為何“缺血”、為何總是“吃不飽”,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打通中小微企業和銀行之間的通道。然而,要打通銀企之間的壁壘卻并非易事,從傳統思維看,是中小微企業失真的財報和抵押、擔保資源信息的匱乏,造成了信用評價無法給出足夠的信用,致使銀行沒有動力給企業提供貸款。那么,有什么辦法能夠破解這個難題呢?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對上千家中小企業和除四大國有銀行外其他銀行的調研,金電找到了破除企業和銀行之間壁壘的“新管道”——大數據,這是除卻傳統的抵質押物之外,一個新的通道。首先,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企業信用信息,計算企業信用,聯合金融機構為長期缺乏抵質押物的中小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純信用融資;其次,通過大數據技術對風險進行量化管理,使風險可計算、可度量,幫助金融機構增強服務中小企業的信心。大數據信用能夠化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關鍵,在于它突破了從財報、抵押資產和擔保信息評價企業信用的傳統思維,是從企業經營的明細數據中挖掘信用,從企業的行為模式中計算信用,打開人們認識信用的新天地,從而徹底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缺信息、缺信用的問題。
2014年7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召開征信機構工作會議,金電聯行獲得了央行授予的企業征信機構牌照。這被認為,標志著征信行業又向前邁出實質性的一步。作為大數據理論與云計算技術在信用領域的革命性應用者,能夠獲得國內第一批征信牌照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
河南首個大數據客觀信用評價體系亮相
風險可量化信用可計算
金電鄭投采用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對中小微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數據進行計算和分析,把毫不關聯的數據變為各項信用指標和信用報告,將無形的企業信用計算出來,使銀行、政府能夠跨過財務報表中的合計數字,清楚地看到企業的運營情況,甚至可以了解某個行業、某條供應鏈的現狀和趨勢。
金電鄭投要分析的數據是基于對供應鏈信息系統的挖掘,包含訂單、庫存、下線、結算、付款等相關環節的所有信息,并且對數據進行整理,“清洗”掉一些邊緣數據,再進行分析、展現,最后計算出企業的信用等級、信用額度,甚至未來的成長性及安全性。
在金電鄭投的實驗室里,有著一支20余人的來自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博士團隊,經過數學劍魔,共形成了1000多個指標項數據模塊,在實際應用到的也有將近500個。這些指標項環環相扣,形成了大量的數據網絡。把這些看似繁雜的明細數據,規律整合,然后再應用起來,建立了各個行業的客觀信用體系。
金電鄭投將企業數據類型劃分為三條軸線。一是橫軸,根據接觸到的大量供應鏈數據,計算企業信用分值,和往年訂單、回款、庫存等的趨勢分析以及所有的原始數據,把這看做企業財富創造過程產生的一系列數據;二是縱軸,這是企業財富創造過程產生的一系列結果,包括現金流、稅務、盈利、固定資產變化、財務創造等數據;三是歷史軸線,不但要看企業現在的各種數據,也要其過往3-5年,甚至更長時間所有的這些數據。
大數據“把脈”
大數據的另一大核心價值是對未來趨勢的預測。也就是說,大數據信用可以實現量化的風險預警。
金電鄭投創建的“客觀信用評估體系”給企業和銀行全面“把脈體檢”。通過大數據深度挖掘,能夠幫助金融機構量化貸后監管,實現風險預知和風險抑制。
大數據信用為金融機構控制和防范風險,其周期可以提前3-6個月,大大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風險防控能力。金電鄭投的大數據信用能夠24小時全天候、量化地進行風險跟蹤,對捕捉到的風險發出預警,使企業、銀行以及其他相關各方即時掌握信用狀況及風險波動,將風險最大限度抑制在發生前,解決貸后跟蹤評價難的問題。只要擁有供應鏈管理系統或者擁有一定數量電子化生產經營數據的企業,都可以進行信用“診斷”服務。
信用評價服務政府
此外,借助企業入園體檢提高政府系統性、區域性風險防范能力,金電聯行正在與一些地方的產業集群園區開展合作。
依據大數據技術給出的體檢報告建議保稅區降低對該企業的扶持,并提出可以以股權融資的形式予以支持。結果證明,金電聯行的企業體檢服務成功地為保稅區防范了資金風險。
借助大數據信用分析,能夠為科技型園區的企業做風險評估,以便對這些企業的資金應用效率和風險做出預判。
金電聯行已經與北京、上海、浙江、山東等省市在金融風險管理和數據化社會管理等多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其中,在與上海市嘉定區的合作上已經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經過一年的實踐,金電聯行與嘉定區共同搭建了數據監管平臺,實現了對區內15家小貸機構和擔保公司的監管工作,總計金額超過50億元人民幣;為上海綠地經濟城、上海安亭經濟城、上海國際汽車城等經濟發展中心提供區域認知服務,助力當地經濟發展。
未來,金電鄭投將在正鄭州市政府的領導下,著力配合地方大數據產業發展,并在2016年成立鄭州大數據交易所,使數據資產化能夠最終落地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