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域旅游就是把博愛縣當作一個旅游景區來打造,是旅游產業的全景化、全覆蓋,是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科學系統旅游。
無創新,難突破。
融入中國養生地建設大局,打造全國知名休閑度假品牌,博愛如何突破?
全域旅游,景城一體!
何為全域旅游?如何打造全域旅游?
博愛縣委書記李平啟說:“全域旅游就是把博愛縣當作一個旅游景區來打造,是旅游產業的全景化、全覆蓋,是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科學系統旅游。我們將堅持全域景區、全域休閑、全域服務的發展路徑,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將博愛打造成為豫西北、晉東南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全國知名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這樣的創新,不是拍腦門,不是趕潮流,而是基于對當前發展形勢和自身實際的科學分析研判。
從大勢看,目前已進入自助游、休閑游時代,單一的景區觀光游已遠遠滿足不了人們慢下來養身養心的現實需求。唯有跳出旅游抓旅游,把城市作為最大的休閑基地規劃建設,從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發展,才能實現產城融和、景城融合,走向大市場、大產業。
從自身看,以“養”為核心的全域旅游在博愛有著深厚的生態基礎和人文基礎。城建改造提升快馬加鞭、生態水系建設初具雛形,博愛縣城布局分明,宜居宜游。縣有養之名,地有養之力,懷山藥、上莊姜、知春山核桃等農業特色產品可形成豐富的養生膳食。丹河古棧道、天井關古戰場、北魏摩崖石刻歷史厚重,懷商文化、竹文化、佛文化源遠流長。這些資源都能轉化為博愛休閑度假游的良好基礎。
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博愛縣目標明確:以打造全國知名休閑度假目的地為目標,以全域旅游資源整合、規劃引領、宣傳營銷為抓手,加強設施建設,創新發展模式,構建大旅游發展體系,促進全縣旅游業由單一觀光型向觀光與休閑度假型轉變、由門票經濟型向產業經濟型轉變、由點線布局向集聚發展轉變、由量的擴張向規模與質量并重轉變,全面提升旅游產業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水平。
如何實施?如何推進?如何保障?
高規格推動
博愛把全域旅游作為全縣經濟轉型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組長的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領導小組,制定了全域旅游發展實施意見和工作機制,編制了工作臺賬,對縣直各部門承擔的任務詳細安排,由縣政府督查室跟蹤督導、檢查落實。
高標準規劃
博愛聘請北京同和時代旅游規劃設計院編制《青天河休閑度假轉型升級專項規劃》和《博愛縣全域旅游總體規劃》,先后邀請國內旅游規劃名家魏小安、營銷專家賈云峰等到博愛考察、授課、指導工作。
大投入推進
博愛縣財政每年安排1500萬元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旅游項目建設和部分貸款貼息。積極推動北部青天河(月山寺)文化旅游園區、中部旅游綜合服務區和南部生態農業休閑觀光區建設。
大營銷提升
博愛與新浪等知名網站聯合開展主題宣傳,與國內外主流媒體聯合開展重點營銷。今年10月21日,河南城際鐵路“博愛·青天河”號冠名列車首發。借此,青天河景區通過列車座席枕巾、小桌貼、展牌、行車架貼、車門玻璃貼、列車廣播、LED顯示屏等多種形式的整合傳播,實現全方位展示。
縣城即景區,如何把一個標準的縣城打造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小城市?博愛強化“五個支撐”,即教育支撐、醫療支撐、生態支撐、城市基礎功能提升支撐和智慧支撐。與騰訊合作打造智慧縣城,是博愛打造全域旅游的大動作。在互聯網時代,不僅青天河景區實現wifi全覆蓋,整個縣城也將實現wifi全覆蓋,如火如荼的旅游電商拉近百姓和網絡的距離,智慧政務、智慧生活將很快在博愛啟動并成為百姓生活常態。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