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眼下,溫泉、SPA、美容、養生……健康旅游已成為最新時尚潮流,不少人借此調整身心、改善體質。
“長壽之鄉”廣西巴馬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來此療養治病。圖為部分療養者在巴馬的“百魔洞”洞口健身。
山東臨沂觀唐溫泉度假村
云南騰沖熱海溫泉
海南七仙嶺溫泉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眼下,溫泉、SPA、美容、養生……健康旅游已成為最新時尚潮流,不少人借此調整身心、改善體質。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開發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那么,當健康養生邂逅休閑旅游,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又有哪些瓶頸亟待打破?
“只有溫泉”的溫泉游
“有些溫泉賓館檔次不高,房屋和設施也灰頭土臉,去過一回就再也不想去第二回了。”
——江西宜春 王永
“周末閑暇時間,遠離喧囂都市,我最愿意去溫泉度假村。”天氣轉涼后,一家老小去戶外活動不太方便,浙江杭州某銀行員工蔣昕把目光轉向了溫泉旅游。
溫泉養生古已有之,在中國養生文化中,人們把沐浴溫泉當成了療養身體、釋放心靈的途徑。秋冬時節,在一池溫暖的泉水中舒筋活血、驅寒保健,是不少人休閑度假的首選。“當日往返溫泉游”“兩天一晚住溫泉酒店”……傳統旅行社推出了不少短途溫泉游路線。打開在線旅游網站,溫泉游更是五花八門,價格也很親民,從幾十元到幾百元,吃住玩一站式旅游讓人充滿期待。
溫泉療養旅游迎合現代社會的中高消費群體養生需求,但其日漸升溫的背后,也存在不少問題。
家住江西宜春市區的王永說,宜春溫湯鎮有一口溫泉古井,富含被譽為“長壽之星”的硒元素,游客絡繹不絕。在這里,人們可以拿木桶去溫泉古井免費打水,然后在附近找一處木凳坐下泡腳。但去過幾次后,王永就覺得單調:“好像除了泡腳,也沒有別的內容了。”
配套設施落后、服務水平偏低是我國大部分溫泉景區面臨的問題。王永說:“有些溫泉賓館檔次不高,房屋和設施也灰頭土臉,去過一回就再也不想去第二回了。”
不僅如此,從一個泡池到另一個泡池,從一家酒店到另一家酒店,溫泉景點雷同現象十分普遍,產業鏈不完整、文化內涵貧乏、與周圍景點聯動性差,溫泉旅游往往大同小異。
“溫泉游的核心是溫泉,但只有溫泉恐怕留不住人,去過一些溫泉景點,除了溫泉,什么娛樂活動都沒有,旅游產品也沒與當地文化相融合,絲毫沒有新鮮感,怎么能吸引人呢?”蔣昕認為,溫泉旅游產品應該是一個能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多方面需求的產品體系總和,發展溫泉旅游業不能只盯著溫泉,還應發展上下游產品,豐富旅游產品種類,同時從溫泉文化、歷史文化和地方文化中吸取養分,打造獨具特色的溫泉游品牌。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