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低調的中消協終于怒刷了一回存在感,近日他們派出196個“臥底”,對國內27個省區市的96條旅游線路進行了體驗式暗訪。暗訪結果是96條線路全部存在問題,其中74%以上線路問題相對嚴重。
低調的中消協終于怒刷了一回存在感,近日他們派出196個“臥底”,對國內27個省區市的96條旅游線路進行了體驗式暗訪。暗訪結果是96條線路全部存在問題,其中74%以上線路問題相對嚴重。 (10月29日中國廣播網)
這樣一份報告可謂慘不忍睹。國內旅游市場有多亂,全國人民都知道,只不過來自游客的投訴都是局部的、個體的;而中消協派出“欽差御史”作全景式掃描,顯然更權威、更有說服力。正如旅游局監督管理司副司長余繁所言,這已經不能叫問題了,這就是現實。
現實是,旅游市場長期失范,欺行霸市、壟斷市場、非法經營、欺客宰客、強迫消費等頑疾已經遍地開花;現實是,旅游業從業公司良莠不齊,從業人員素質普遍缺失,對相關法規置若罔聞;現實是,曾被寄予厚望的《旅游法》未能落到實處,市場監管仍舊疲軟無力,陷于突擊性、臨時性的泥沼;現實是,旅游、工商、物價等監管部門之間責任不清、分工不明、彼此推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手術式整改、一刀切嚴查,已經很難起到作用了,我們必須深入剖析亂象背后的客觀成因,從全局出發尋找系統的解決方案。
在旅游界,低價團、宰客團一直飽受詬病。它們之所以難以禁絕,是因為有市場、有需求。目前我國大部分導游從業人員都是臨聘性質,沒有固定工資,沒有勞動保障,只能靠帶團吃回扣生財,而旅行社之間還處于野蠻競爭的發展階段,主要靠低價爭搶客源,由此導致惡性循環。而與此同時,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國際線路日益火爆,這說明中國游客不怕花錢,只怕花得不舒服。另一方面,很多案例告訴我們,矛盾糾紛的導火線并非價格高低,而是欺騙與失信。因此,政府最該做的是推進旅游業體制改革,通過嚴控旅行社資質,完善從業人員人事、薪酬等相關管理,來凈化規范整個市場。至于具體執行環節,無需過于關注價格本身,而應將主要精力放在保障游客的知情權、選擇權及消費安全上。只要實現全服務流程的收費透明化,游客自然能做出差異化的選擇,并逐漸培養出合理的消費習慣、消費行為。
中消協的暗訪報告,讓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從認識問題到解決問題,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更非消協一己之力能承擔。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執法機構都應參與其中,直面問題。而更重要的,是整合各方意見與利益,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重塑旅游業行業標準。在大洗牌的過程中,勢必有一些實力不足、屢教不改的企業要被清退淘汰,這是市場經濟下優勝劣汰的自然過程。為了還旅游市場一個更好的環境,讓國民放心出游,陣痛和等待都是值得的。期待中消協“差評”能成為改革序曲,迎來一個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場。(劉大山)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