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鄉村旅游是國內旅游消費的主戰場,大眾創業就業的新渠道。”在解讀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有關“實施鄉村旅游提升計劃,開拓旅游消費空間”的政策措施時,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如是說。
“鄉村旅游是國內旅游消費的主戰場,大眾創業就業的新渠道。”在解讀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有關“實施鄉村旅游提升計劃,開拓旅游消費空間”的政策措施時,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如是說。
國內游:七成選擇周邊鄉村游
以“主戰場”形容我國鄉村旅游業,是因為我國有每年出游規模達30多億人次的世界第一大國內旅游市場,而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我國國內旅游市場的主力軍。
“我國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已成為城鎮居民旅游休閑生活模式的重要載體。”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對記者說,為改善鄉村旅游發展環境、促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進一步發揮鄉村旅游增收富民作用,國辦意見提出堅持鄉村旅游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完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配套設施、開展百萬鄉村旅游創客行動、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扶貧。
據國家旅游局統計,目前全國城市居民周末休閑和節假日出游,70%以上選擇在周邊的鄉村旅游點,全國主要城市周邊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年增長均高于20%。這是對“主戰場”的最好詮釋。
休閑與就業:從一產變三產
作為“休閑”與“就業”的最佳結合,鄉村旅游更好地體現了旅游業穩增長、促就業、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2014年,全國有農家樂超過190萬家,鄉村旅游特色村10萬個,接待游客12億人次,約占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數的30%。鄉村旅游營業收入達3200億元,同比增長15%,帶動超過3300萬農民受益。”吳文學說。
許多欠發達地區通過鄉村旅游,使農民既不離鄉又不離土,就地從一產轉移到三產,較快實現脫貧致富。如河南重渡溝村89.4%的農戶從事農家樂,旅游年收入占農民年總收入的比例達到95%。
留住鄉愁,也能創造就業。鄉村旅游不再單單是農村居民的機會。“百萬鄉村旅游創客行動”,計劃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和專業培訓,3年內引導和支持100萬名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城鎮退休職工、藝術家、專業技術人員等通過開展鄉村旅游實現自主創業。鼓勵文化界、藝術界、科技界專業人員,發揮專業優勢和行業影響,在有條件的鄉村進行創作創業。到2017年,在全國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特色創業村,形成一批高水準文化藝術旅游創業就業鄉村。
城鄉一體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根據國辦意見,到2020年,全國建成6000個以上鄉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萬個以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特色村、300萬家農家樂,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過20億人次,受益農民5000萬人。每年通過鄉村旅游帶動2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扶持6000個旅游扶貧重點村開展鄉村旅游,實現每個重點村鄉村旅游年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
“國家旅游局將加強鄉村旅游調研,《關于促進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目前正在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征求意見后將報送國務院。”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彭德成說。國家旅游局將召開全國鄉村旅游提升與旅游扶貧推進大會,推出鄉村旅游“千千萬萬”品牌,同時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加大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開展鄉村旅游村官培訓,重點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啟動旅游規劃扶貧公益行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際鄉村旅游發展經驗表明,隨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到訪鄉村,一方面可以為農村增加收入,提供靈活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可以為美麗鄉村和新型城市化提供新的動力。”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如此明確而量化的要求,充分表明了國家更多通過旅游解決‘三農’問題的期待。”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