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記者13日下午在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外圍看到,由于未提前預約購票,蜂擁而至的龐大客流頂著烈日排出綿延數公里的“長龍”等候參觀,面積達十余萬平方米的大型停車場顯得供不應求。不過在預約參觀新模式的“調節”下,一切都井然有序。
記者13日下午在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外圍看到,由于未提前預約購票,蜂擁而至的龐大客流頂著烈日排出綿延數公里的“長龍”等候參觀,面積達十余萬平方米的大型停車場顯得供不應求。不過在預約參觀新模式的“調節”下,一切都井然有序。
敦煌研究院13日發布消息稱,8月份以來,參觀莫高窟的游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井噴”現象。除正常預約參觀的游客外,還有大量已達敦煌但未提前預約購票的游客滯留等候。對此,在確保文物本體安全的基礎上,該院隔日啟動一次超大客流應急參觀模式。
相比往年旅游旺季時莫高窟景區摩肩接踵、“人看人”等扎堆參觀景象,今年的這種火爆并未繼續蔓延。每小時約1200人的窟區最高峰值不僅保證了文物本體的安全,游客亦能在此輕松環境中收獲更為舒適地體驗。
“數字展示中心就像都江堰對洪水的調控功能一樣,把游客的‘洪峰’在此進行分流,并讓他們分時段進行參觀。”敦煌研究院數字展示中心游客服務科科長張世軍13日告訴中新社記者,控制超大游客量的“閘口”包括網絡預約參觀和數字中心觀影分流,這就避免了龐大客流直接前往窟區的沖擊。
張世軍透露,通過預約參觀新模式,莫高窟洞窟里的微環境明顯改觀,過去大客流沖擊對洞窟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都有影響,游客的參觀體驗也大打折扣,文物也同樣“很難受”。經過梳理調控之后,洞窟里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基本都處于一個合理可控的范圍內。
“有應急票能看一眼已經很幸運了,總比從幾千里外趕來什么都看不到要好。”一名來自四川的年輕游客13日與逾萬名未預約購票的游客通過應急預案進行了參觀。盡管她對笑稱是用“分鐘”計算的倉促參觀過程顯得意猶未盡,不過她表示理解為保護文物而實施的預約參觀制,“淡季時一定再來一遍”。
面對連日來遠遠超出莫高窟每日游客6000人/次最大承載量,敦煌研究院表示,莫高窟十分脆弱,既要保護好文化遺產,又要保障游客參觀體驗權益。雖然臨時應急參觀預案讓很多滯留等待的游客得以順利參觀,但還是提醒游客提早謀劃行程、預約門票、避開旅游旺季、錯開高峰出行。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