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東方之星”客輪事件,讓近兩年在國內漸火的游輪旅游突然降溫。筆者走訪蘇州旅游市場,不少游客選擇退訂原本計劃好的游輪線路。對于游輪出游的安全性,筆者展開了調查。
“東方之星”客輪事件,讓近兩年在國內漸火的游輪旅游突然降溫。筆者走訪蘇州旅游市場,不少游客選擇退訂原本計劃好的游輪線路。對于游輪出游的安全性,筆者展開了調查。
游輪游退單量一天達30%
旅游商家抱怨損失大
筆者來到市區一家知名旅行社,正遇到市民嚴女士在退單。她說,原本是考慮到游輪旅游途中免于奔波,比較適合老年人出游,所以給爸媽預訂了8月去韓國的游輪線路。但是“東方之星”事件之后,二位老人心里蒙上一層陰影,不敢乘坐游輪了,甚至都不想再出去旅游了。工作人員說,昨天一天游輪游的退單量達到了30%。
筆者走訪蘇州旅游市場和一些在線旅游商家,都有出現游輪游退單的現象。“出發一個月之前退單的游客我們是全額退款,其他的也按照當初的合同退相應款額。對于游客來說,經濟上不會有多少損失,但我們的船已經包好了,退訂的損失只能我們來承擔。”
歐洲貴族開創游輪度假風潮
歌詩達催生中國游輪旅游熱
很多人對“游輪”和“郵輪”這兩個詞有疑惑。據業內人士費新介紹,在飛機尚未出現的年代,一旦旅游目的地需跨越大海,便只能選擇遠洋客輪。那時候的客輪有郵政的功能,所以稱“郵輪”。1958年飛躍大西洋的飛機投入商業服務,飛機從此正式成為民用運輸工具。從此,跨海客輪生意日漸慘淡,漸漸轉型成為為有錢的游客提供舒適的旅行服務,這便是今天的游輪旅游。因此,郵輪是在海上航行的、跨國航線居多,游輪則是在內河或者近海航行的。但現如今人們通常將在船上的旅游叫“游輪”旅游,不會分得那么細。
游輪旅游興起于18世紀末,興盛于20世紀60年代。游輪度假風潮是由歐洲貴族開創的。中國人對郵輪的印象多半是從《泰坦尼克號》開始的。一艘海上龐然大物與富麗堂皇的內部設計,外加浪漫經典的愛情……中國游輪市場起步較晚,近十年來才逐步被國內消費者認識。2006年7月,歌詩達“愛蘭歌娜號”郵輪在上海首航,催生了游輪在中國的旅游熱。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