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家旅游局日前啟動了全國旅游廁所建設與管理三年行動計劃,三年將新建、改擴建旅游廁所5.7萬座,將旅游廁所是否達標列為A級景區、星級酒店等多項評定體系的硬指標之一,并實行“一票否決”
國家旅游局日前啟動了全國旅游廁所建設與管理三年行動計劃,三年將新建、改擴建旅游廁所5.7萬座,將旅游廁所是否達標列為A級景區、星級酒店等多項評定體系的硬指標之一,并實行“一票否決”——
新華社發
作為最基本的旅游硬件設施,廁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長期以來不少景區在景點、餐廳等設施建設上可謂不遺余力,但往往忽視了不起眼的廁所,“如廁難”成為很多游客的“痛點”。目前旅游廁所建設現狀如何?該如何推進旅游廁所建設?記者日前跟隨國家旅游局組織的“廁所革命”專項調研,試圖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廁所成旅游業最薄弱環節
“這幾年我經常帶母親旅游,感覺上廁所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老人家年紀大了,走路不像年輕人那么方便,有時候想上廁所怎么也找不到,好不容易找到了里面卻臟亂不堪。”一位帶著母親出來旅游的女士告訴記者。
近年來,隨著中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游客數量節節攀升,作為重要的旅游基礎設施之一,旅游廁所建設的滯后成為橫在旅游業發展車輪前的一道坎。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表示,長期以來,廁所是我國社會文明和公共服務體系的短板,也是我國旅游業最突出的薄弱環節。廁所建設管理嚴重滯后,是我國與世界旅游強國之間的一個明顯差距。
“造成旅游廁所‘臟、亂、差、少、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張凌云分析說,近年來政府在旅游廁所建設方面的投入難以滿足我國旅游行業的快速發展需求,旅游廁所建設遠遠滯后。此外,游客素質還有待提高,很多不文明如廁現象增加了廁所管理難度。
李金早指出,旅游廁所是游客出行必備的生活設施,對于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而言,廁所是衡量旅游服務基礎建設是否到位的重要標志。
首先要做到“有廁可上”
開展“廁所革命”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有廁可上”,而解決這一問題無疑需要相關政府管理部門拿出“真金白銀”。
“廁所不僅是旅游公共服務設施,也是重要的地方基礎設施,應明確以地方政府為建設主體。”李金早說,各地旅游管理部門要積極配合,推動地方政府將旅游廁所納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推動業主單位、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在廁所建設管理中承擔主體責任。
有些地方在這方面已走在前列,濟南便是其中一例。據濟南市市長楊魯豫介紹,濟南將旅游廁所建設當成民生工程,2012年以來全市累計投資1.2億元,建設公廁651個。全市納入景區范圍的公共廁所共有1631個,其中977個達到國家二類以上標準。
“景區廁所建設要考慮最小化破壞原有景觀,同時,還要盡可能讓廁所的外觀、內飾、設施與周圍的景區環境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張凌云說。因此,旅游廁所的新建和改造,要結合旅游廁所標準和景區實際,宜改則改、宜建則建。
解決旅游廁所配套建設不足難題,除新建、改建廁所外,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也是一種有效途徑。在濟南大明湖景區附近,記者看見不少商家門口掛了一個藍色的“廁所開放聯盟”標志。濟南市城管局動員景區周邊藥房、飯店、醫院等單位對社會開放廁所,成立“廁所開放聯盟”。目前該聯盟成員單位已超過800多家,為市民游客方便如廁提供了新選擇。
重建設更要重管理
旅游廁所存在的問題,除了“少”以外,環境“臟、亂、差”也不容忽視。就改善旅游廁所環境而言,硬件只是一個方面,管理更加重要。
國家旅游局綜合司副司長牟勇告訴記者,旅游廁所是“三分建設,七分管理”。一些景區僅把注意力放在硬件建設上,甚至大建“五星級公廁”“豪華公廁”等面子工程,但在改進管理、完善服務方面做得不到位,也給游客留下很差的印象。“廁所革命”不是“一錘子買賣”,增加數量的同時更需建立市場化、社會化的管理機制。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不少景區正探索新型的廁所管理模式。在蘇州金雞湖景區,廁所清潔維護被景區物業公司整體外包,物業公司管理人員只負責不定期檢查,同時接受游客投訴,并將景區廁所的檢查和投訴情況與外包費用掛鉤,大幅改善了景區廁所的潔凈水平。
“廁所管理機制的創新重在常態化、制度化、長效化。”張凌云說,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吸引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其中“以商養廁”模式是未來旅游廁所管理模式發展的一個趨勢。山東光大水務有限公司就是探索“以商養廁”運營模式的先行者之一。光大水務總經理王天義預測說,未來旅游廁所建設,景區本身只需要一次投入,即建設費用,更加龐大的后期維護費用全部由外包公司來承擔,外包公司可通過在廁所附近投放廣告、售賣周邊產品等途徑實現盈利。
(記者 鐘超 楊君)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