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諸多媒體報道中,關于家居建材行業不景氣的說法不在少數。隨著房地產行業的低迷,作為其下游產業的“流金歲月”一去不返,利潤空間也大幅下降,櫥柜企業不免開始憂心忡忡。業內人士認為,表面上看櫥柜行業的問題是因為定價過高,渠道成本太高,設計生產偏離主流消費群等問題。
在諸多媒體報道中,關于家居建材行業不景氣的說法不在少數。確實,受到宏觀經濟以及樓市調控等一系列大方向的政策影響,櫥柜行業同樣也受到波及。隨著房地產行業的低迷,作為其下游產業的“流金歲月”一去不返,利潤空間也大幅下降,櫥柜企業不免開始憂心忡忡。
櫥柜企業忽視消費需求
據中國家具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的整體建材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部分二三線家具品牌的出口出現明顯下滑。如果說宏觀數據還不能給人直觀印象,與東莞近在咫尺的深圳多個知名家具品牌的倒塌則讓業內感到一絲涼意。于是,櫥柜企業的關注點也不在只集中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櫥柜行業當前是否還存在暴利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但目前國內櫥柜內銷主要依靠大賣場等渠道進行,則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因為高昂的渠道成本,國內不少櫥柜品牌的定價日漸走向“高大上”,但也有業內人士頻頻發出詰問:“部分櫥柜企業一味追求奢華而忽略人的需求,這是一種病態”。
互聯網精神是治病“藥方”
是病就得治。有人幫這些櫥柜企業開出的“藥方”是:互聯網精神。其實互聯網精神的實質始終是圍繞著向傳統宣戰,打破低配高價的怪圈;向暴利宣戰,從工廠到用戶減少中間加價環節。
業內人士認為,表面上看櫥柜行業的問題是因為定價過高,渠道成本太高,設計生產偏離主流消費群等問題。但歸根結底,還是對用戶核心需求的漠視。因為櫥柜業消費者很多是一次性購買,復購率較低,許多櫥柜企業從現實利益出發,一方面更加重視打造產品的噱頭和包裝;一方面將大量資源和精力用在會重復購買產品的經銷商身上。
在連續十幾年的高速發展過程中,櫥柜業既有的問題被掩蓋。然而退潮時才能看到誰在裸泳。隨著櫥柜行業的發展速度放緩,在互聯網精神“挑釁”要顛覆傳統櫥柜業時,或許傳統櫥柜企業也需要重拾對用戶的尊重才能獲得更大的競爭力,避免成為“被顛覆”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