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下,衣柜市場”被抄襲“、”被撞臉“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任由這種現象發生,不加以遏制,將嚴重阻礙各衣柜企業的健康發展和整個衣柜行業的成功轉型。而消費者在選購時除了認準品牌,還要對產品性能多加了解,避免買到假冒產品。
當下,衣柜市場”被抄襲“、”被撞臉“的現象時有發生。不可否認,這是激烈市場競爭背景下的一種自然結果。但是,如果任由這種現象發生,不加以遏制,將嚴重阻礙各衣柜企業的健康發展和整個衣柜行業的成功轉型。
“抄襲侵權”現象時有發生
近年來,縱觀各大衣柜賣場、衣柜展會,不少企業都貼出了“謝絕拍照”的告示牌。可見“被抄襲”,已然是衣柜行業近年來的一種常態。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衣柜行業的抄襲不再僅僅局限于設計和外觀的抄襲,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也為抄襲者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方式。某一知名衣柜品牌負責人表示對小作坊的侵權深有感觸。“江蘇賣場的小工廠抄襲我們的產品,當我們組織訴訟時,小作坊已經注銷了,導致我們無法維權。”
“品牌撞臉”現象屢見不鮮
除了普現抄襲現象,衣柜行業品牌撞臉的現象也開始屢見不鮮。不少消費者就反映,衣柜市場里有的品牌拼寫和大品牌類似,但其實根本不是大牌;有的店面打出的品牌挺有名,但是產品不搭邊,也不知是真是假。一跨行衣柜品牌的負責人就曾表示,在市場上他們品牌只有衣柜、櫥柜兩類產品,市場上出現的掛著我們品牌的其他產品,和我們品牌沒有半點關系。
立足自身 多方合作 形成合力
“抄襲成風”已經抑制企業創新,影響了衣柜企業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針對家具產品外觀設計進行保護的法律、法規非常多,主要有《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標法》。同時,對于保護家具行業知識產權,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認為,除了依靠法律制度的規范、引導外,還應該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推動社會治理的多元化。
而在“品牌被撞臉”的游戲中,損失最大的還是消費者和衣柜企業。所以衣柜企業需要建立起自己的防偽系統,幫助消費者更好地識別品牌,在行業內做好表率,用自己的模范作用去帶動整個行業對這一現象的重視。對消費者負責,對自己負責,讓衣柜行業規范化成長,是每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應盡的義務。而消費者在選購時除了認準品牌,還要對產品性能多加了解,避免買到假冒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