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沖刺模式之下,年底新盤、新貨不斷。對于年底眾多全新樓盤扎堆面市,很多人并不感到意外,“一些樓盤之前趕‘十一’市場,趕不上‘十一’就趕年底。”這些“趕”的樓盤中,有不少全新樓盤,也有不少舊盤新推。
縱觀2014年的鄭州樓市,波瀾起伏,懸念迭起。雖然在外界看來,鄭州開發商和消費者各自拗著一股勁,為了保護各自的利益持續進行著博弈,但是相較其他城市明槍暗箭“迷人眼”的營銷手段,總體來說鄭州樓市的營銷手段不外乎這三樣——“優惠”、“降價”和“明星”,手段平淡無奇不出彩。
上市房企90%房企難完成年度計劃
今年來,從“金三銀四”,到“紅五月”,再到一年中最被看重的“金九銀十”,期待中購銷兩旺的場景一直沒有出現,全國樓市整體呈下行趨勢。從已公布10月份銷售業績的房地產上市企業來看,這23家企業,“銀十”明顯比“金九”表現更好。前10個月,23家房企累計銷售業績達到了9025億,比2013年同期的8178億上漲了10.4%,但分化明顯嚴重,其中萬科等14家企業同比上漲,其他9家企業則出現了同比下調。
有專家分析認為,央行新政實施后,大部分房企的銷售都明顯好轉,其中萬科等企業表現優于市場,但部分企業也依然面臨巨大的去庫存壓力。未來市場分化將不僅出現在各類型城市,對于房企來說,因為經營策略、管理能力的不同,運營重心的差異,表現出來的差距也將非常大。大部分企業銷售情況距離年初制定的銷售目標相差很大,庫存積壓仍然嚴重。除萬科、恒大外,其他90%的企業完成年度任務的難度依然比較大。在僅剩2個月的情況下,21家企業的平均任務完成率僅為74%。雖是如此,但至今為止,幾乎沒有聽聞上市房企公開調整今年的銷售任務。
為了沖刺搶收過個好年,原本與地產毫無關系的“雙11”,今年卻成為“購房節”,各大房企紛紛拿出數量可觀房源進行促銷。在借助限貸松綁新政之勢大促之后,開發商們不滿足于“銀十”的成績,一進入11月便盯上了近幾年流行的“雙11”全國網民購物節。尤以地產大腕為甚。萬科聯動全國108盤千余套房源繼續推出“淘寶購房節”,雙11五折限時秒殺。中海地產推出“雙11全民購房節”,覆蓋全國30個城市、超過1萬套房源,號稱讓利幅度達億元之多。遠洋地產則與互聯網金融平臺京東金融聯手發起眾籌活動,覆蓋企業旗下12個城市、25個項目,涉及近萬套房源。
本地走勢旺季風光不再鄭州房企年度任務完成無望
大環境如此,鄭州也很難一枝獨秀。雖然10月的鄭州樓市,因為新政的推出而活躍了不少。不過受大環境影響,購房者的觀望情緒依然存在。部分項目因前期蓄客效果未達預期,選擇低調推盤,“銀十”樓市依然成色不足。
11月已過一大半,距離房地產行業交年度成績單僅剩最后的42天。據了解,正商全年銷售計劃130億,目前完成60個億左右;亞新全年銷售計劃30億,地市項目銷售情況不好,目前完成不到70%;而正弘全年銷售計劃38億,由于主城區基本無住宅,拼商業,目前完成26.8億。預計完成全年計劃的則是河南碧桂園,全年計劃20億,目前已完成85%,只待新鄉開盤完成計劃。而更多企業是在問及是否完成全年任務時,都紛紛表示太慘淡。接下來,雖然不少項目的開盤具體時間還未定下,但是“蓄客”大戲已經提前登場。
放眼看來,很多開發商一時所謂的“放價促銷”,實質有很多“水分”在其中,購房者很難淘得真正的實惠,也就無所謂到底是哪天購房。眼下又臨近年底了,從不少房企發布的前十月業績來看,部分房企已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7成左右,但是也有部分房企還遠遠沒有達標。搭乘雙11還算是一個營銷熱點,這股熱氣過后,開發商會賣力思考以何種方式策劃,接棒下一個營銷節點?難道是雙12?
畢竟,年底的銷售壓力就擺在那里,開發商會在最后接近一個半月的時間里集中火力,全力出擊。據說各個項目軍令狀都已簽發,各種“拼離職”、“拼下跪”、“拼罰款”,但到底最終誰能完成任務,挺進百億房企,誰能摘得花魁,還得拭目以待。
促銷力度樓市打響年末沖關戰
一方面是任務完成進度的不達標;另一方面是對年底銷售的看好,這就很容易理解,為何眾多開發商在今年年底開啟“沖刺70天”、“沖刺高峰期”的終極沖刺模式。在沖刺模式之下,年底新盤、新貨不斷。對于年底眾多全新樓盤扎堆面市,很多人并不感到意外,“一些樓盤之前趕‘十一’市場,趕不上‘十一’就趕年底。”這些“趕”的樓盤中,有不少全新樓盤,也有不少舊盤新推。
“團購優惠買房”“新年大禮贈送置業基金”“年終清盤特惠房”“買房送豪車”等,短信鋪天蓋地,電話營銷讓購房者不勝其煩。“某樓盤,給我打了不下5個電話說有特惠房,售樓員連番轟炸。”市民王女士表示。
大多沒有完成全年任務的開發商到了奮力一搏之時,猛烈的促銷之外,極具亮點的營銷活動同樣成為助力銷售業績的重中之重。某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年底開發公司為了完成全年的銷售任務,項目營銷總監將在年底帶隊到各大人流密集處親自拓客,“還有1200套房源在加推計劃內,壓力程度可想而知。”有業內人士直白地說:“一個月要賣1億元的貨量,不可能坐等買家上門,不沖是不行的。”該負責人所謂的“沖”,就是以優惠價格進行促銷。
隨著圣誕節、元旦等節日的到來,樓市將會興起新一輪的搶收潮。有專家表示,其實在今年去庫存的市場主旋律下,大部分城市仍然有房價下行的壓力,有不少房企因為資金仍然較緊張,維持“以價換量”的市場策略。“簡單而言很多項目都是虧錢在賣,目的就是撬動市場跑量,回籠資金。”但他表示,房企此時跑量只不過是追求表面業績的回升,年底階段的這種“沖量”背后難掩開發商利潤率下降的現實。
“每到年底房企進入集中結算期,而明年年初在制定計劃做相應采購時也會牽涉資金,因此這段時間對房企的資金壓力會明顯放大。”他說,據他預計這樣的情況及做法會一直持續到明年年初。持續低迷超過半年的樓市,對部分房企造成了較大影響,對于面臨高庫存的房企來說,加快推盤節奏,想方設法高調攬客,為年終沖刺做最后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