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秀云向記者說道,很多被征收了土地的農民都會跟她講,“不要變成城里人,那時候就沒人管你了,還是當農民好。”她自己也認為不管一次性獲得多少補助,都會是一筆“死錢”,而“農民就像散養的雞,只要給他一塊土地,他就可以自己覓食,但突然變成圈養,肯定會不適應”。
東宋各莊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東臨河北省廊坊市,而村莊以南10里外,便是作為北京與河北界河的永定河。在村莊里,經常可以隱約聽到起降于北京南苑機場飛機的轟鳴聲,而在村民們的言談中,這個村莊與機場有著更為緊密的關聯。
很多村民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他們多次看到有工作人員在地里打洞,獲取土壤樣本,甚至還壓倒了一些農作物;村民們紛紛猜測,這預示著傳聞已久的新機場終于要動工了。
其實在今年年初,新機場項目已被列入到北京市政府年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清單,這標志著該項目將于今年正式動工;而在5月份,環保部也已經發布了《北京新機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早在2011年,北京市的新機場將選址永定河北岸的禮賢鎮與榆垡鎮的傳言便開始在村民間流傳。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村民紛紛開始揣測自家的土地將帶來怎樣的收益。在過去的三年中,這個位于北京市東南角的村莊始終處于土地征收的前夜。如今,終于要迎來破曉的時刻。
“要征地了,
很多人都沒有心思種地了”
8月3日下午一點半,村民江秀云從集市回到了家中。她剛剛賣掉了自家今年收獲的第三茬、也是最后一茬甜瓜。“只要瓜秧不腐爛,就會結出瓜,一般每年會結出三茬瓜,今年的收成還不錯。”江秀云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道,如果一畝地的西瓜或是甜瓜得到精心照料,并趕上風調雨順的年景,那將可以帶來過萬元的收益。
江秀云今年55歲,家里原本4口人,如今,一對兒女都已經成家,女兒也剛剛有了孩子。
大興區本以種瓜、產瓜而聞名,但在東宋各莊,像江秀云這樣依然在種瓜的農戶已不多見。
江秀云說,以前村民的瓜棚可以連成一片,而如今全村只有三戶人家還在種瓜。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放棄種瓜,轉而選擇種植成本較低,種起來也比較省力的玉米,盡管一畝地的玉米只能為農戶帶來1000多元的收益,與種瓜所得的利潤有著相當的差異。“這樣一來可以在征地時減少些損失,二來是覺得都要征地了,也沒有心思種了。” 對于此刻的村民來說,土地本身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其上任何作物可能給農民帶來的收益。
很多村民向記者證實,村子里的人大多在兩三年前就已經不再種瓜了,附近集市上買到的瓜很多都是從外地運來的。
江秀云向記者講道,很多村民都嘲笑自己,為什么地都要被征了還要種瓜,“但我覺得能得一點是一點,農民不種地還要去干嗎?總不能在家就等著征地,那要萬一不征了呢?”
更多的村民選擇外出務工貼補家用。很多村民在種植玉米后,農活就閑了下來,年輕一點的村民會選擇外出打工,而一些上了年歲的村民往往就會賦閑在家,或是幫著兒女帶帶孩子。
江秀云的丈夫也在兩個月前開始打工,目前家中8畝地除了一畝地在種植甜瓜外,其余也都種上了玉米。她向記者表示,哪怕土地今年不被征收,沒有丈夫的幫助,來年她自己也無力再照料一畝地的瓜田了。
宅基地上密集加蓋房屋
村民們種地的熱情在減退,與此同時,村民們開始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密集地修建房屋。江秀云向記者介紹道,村中每家宅基地的面積差不多都是四分地(約267平方米),而在原有宅基地外修建房屋屬于“違建”,因此大家都在想辦法在原有宅基地的范圍內增加房屋的數量。
江秀云家對面原本是一個土坑,但就在三年前征地的消息開始在村中傳開后,土坑幾乎在一夜之間被填平,并且蓋起了一排房子。“那種瓦很薄的房子都是后來加蓋的”,但江秀云至今都不知道房子由誰所建,而房屋也長期無人居住。記者注意到這排房子的部分院墻已經傾斜,僅靠幾根木棍支撐,而院內的房屋也大多沒有加裝門窗,只是立起了四面磚墻。
除去這一排不知道主人的房屋,更多的村民選擇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加蓋房屋。很多村民向記者表示,他們聽說同屬大興區的西紅門鎮在征收村民的宅基地時,連狗舍都會被納入賠償范圍,他們擔心如果自己的房子少,或是蓋得晚會影響賠償。在過去的三年中,很多村民在自家的院子里加蓋了一排新房,有的村民甚至在新舊兩排房之間的空地上也加裝了頂棚。
江秀云向記者介紹道,村民間一直流傳著以門的數量計算房間數量的說法,很多村民為此在過道中也設置了幾層門,“房子一進去全都是門,甚至連一輛電動車也推不進去。”
其實江秀云的家里也加蓋了一排,共八間新房。她解釋道,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兒子剛剛結婚,家里的老房確實不夠住了,同時,看著自己的鄰居在建房,她也擔心在即將到來的征地補償上遭受損失,“萬一按照屋子的數量算,你沒有蓋,你就會比人家吃虧。”
越來越金貴的農業戶口
東宋各莊的村民盤算著如何將土地即將帶給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背后隱藏著的決定性因素是農業戶口。
在談到農業戶口給自己帶來的好處時,江秀云感慨道,有農業戶口就可以分配到土地。幾年前村子里重新分配土地時,她的兒子因為正在就讀初中還保留著農業戶口,就分到了一畝半的耕地,而女兒則因為上了大學,戶口被自動轉成了城鎮戶口,錯過了這次分地。
多年后的今天,江秀云依然記得女兒“錯失”的這份土地,更擔心當年女兒戶口性質的“無意”轉變會影響整個家庭獲得征地補償的多寡。
去年年底,江秀云的女兒生了一個男孩,當她希望為外孫選擇農業戶口時卻遭到了拒絕。她得到的解釋是,雖然孩子的父親是農業戶口,但因為孩子的母親是城鎮戶口,因此孩子戶口的性質也只能被認定為城鎮。
江秀云告訴記者,很多聽到征地傳聞,希望將戶口遷回東宋各莊的“城里人”都遭到了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