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5日 09:07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9月4日,河南電視臺記者采訪前來參觀史來賀事跡的大學生們
追尋先進模范譜寫的精神畫卷,弘揚“老典型們”的社會正能量。昨日,由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民生頻道、政法頻道、公共頻道、新農村頻道,東方今報和《首播》雜志等組成的聯合采訪團,打響集中采訪“踐行群眾路線的重大典型史來賀與吳金印”的戰役,25名全媒體記者將深入兩人的工作地,還原一心為民的“老典型”的人生軌跡。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李長需 申子仲/文 張曉冬/圖
●踐行群眾路線的兩座豐碑
說起史來賀與吳金印,不少人記憶深刻。在當代農業戰線上,他們無疑是努力踐行群眾路線的兩座豐碑:史來賀生前是新鄉市劉莊村原黨支部書記,在任村支書的第一天起,他就立下誓言:“跟黨走,拔掉窮根,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他用了20年時間帶領劉莊人車推、肩挑、人抬,起崗填溝,拉沙蓋堿,把劉莊周圍750塊凹凸不平的“鹽堿地”、“蛤蟆窩”荒地改造成了現代化農業園區。他潛心研究棉花種植經驗,使皮棉產量達到了當時全國產量的3倍;并相繼建起機械廠、造紙廠、制藥廠,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身為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的吳金印也是帶領當地治水、造田、建工廠,使當地村民走上致富路。
一切為了群眾,群眾利益無小事。實現中國夢,基層需要這樣的好干部,社會更需要弘揚這樣的正能量。這正是我們要關注他們的重要原因。
●老記者查資料被感動哭兩次
昨天上午9時,河南電視臺集中采訪報道組25名記者在河南省電視臺集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奔波,直接到達集中采訪的第一站——劉莊村,并立即召開了座談會。劉莊村副主任劉俊榮一句一個“老書記”地講著史來賀的故事,講到動情處兩次落下淚水,讓在場的記者不無感動。
“太感人了。”聽了報告,都市頻道記者崔松旺不無感慨地說。崔松旺說,為了做好這次采訪,他查閱了大量關于史書記的資料,當看到史書記的故事時,曾感動得哭了兩次。“雖然我的淚點比較低,但史書記的故事確實也太感人了,這樣的好干部越多越好,我們一定要報道好他。”
政法頻道記者屈漾之前看到過不少史書記的報道,雖然自己并沒有采訪過,但他覺得史書記是個很特別的村官。這次具體采訪以后,有了更直觀的印象。比如她采訪的一個孩子,曾經受到過史書記不少幫助,孩子面對鏡頭,雖然一直壓抑自己,但還是控制不住熱淚盈眶。很顯然,他對史書記有著非常濃厚的感情,這種感情用再多的語言也無法表達。
“這讓我壓力很大,我很想把史書記報道好,但很怕我的報道不夠表達他們對史書記的感情。”屈漾說。
●史來賀非常值得學習
“這是個大寫的人。”說起史來賀,剛聽完史來賀故事的河南電視臺副總編魯沛君頗有感觸。雖然對于史來賀這個“老典型”早就耳熟能詳,但他依舊感到很振奮。
魯沛君說,現在大家正在熱議中國夢,但怎樣實現中國夢,史來賀其實早就給出了答案,那就是發展實體經濟,因為只有實體經濟才是中國夢最穩固的根基。作為實體經濟一大塊的農村經濟,無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為中國夢的實現攢足了后勁。在這一點上,史來賀先搞農業,搞好農業后又發展工業,辦了一系列的廠子,工業發展起來又以工養農,并制定了農業現代化等“六化”舉措,帶領劉莊村民實現了致富夢,也為未來打下扎扎實實的基礎;這種基層村民的致富夢,就是中國夢最原始的底色。
魯沛君還說,一個地方的發展,不僅要有一個好政策,有一個好班子,還要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史來賀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帶頭人,劉莊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最主要是因為有史來賀這位帶頭人。他信念堅定,連任書記51年,心里裝的只有老百姓,他是來為老百姓造福的,至于個人的得失根本不在乎。更可貴的是,他認為自己做的好不好,將直接影響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只有自己好好為百姓謀福利,群眾才愿意跟著他干。這就是老典型的新亮點,這一點尤其值得現在的不少干部好好對照反思。
魯沛君表示,學有榜樣,行有示范。史來賀的故事給人的感覺是,這個人是值得學習的,這個典型不是飄在天上的,他一步步將劉莊帶到現在,自己拿最低工資,住最簡陋的房子,不以財物為貴,只以群眾的口碑為貴。他的作為并不難學,就看你想不想學。
●透過老典型 不斷傳遞正能量
25人的“全副武裝”的報道團隊,電腦、相機、攝像機一應俱全,從踏進劉莊的那一刻,記者們就馬不停蹄地忙碌起來,深入工廠、田間及村民家中,尋找最鮮活的第一手素材,爭取通過“規定動作”和各自的“自選動作”,把報道做得“有影響,有新意”。
“記者們的精神狀態很好,他們之前備足了功課,一到現場就進入狀態。”河南電視臺副總編魯沛君說,通過他們深入生活的采訪,一定要讓觀眾和讀者看到史來賀這樣的老典型的可信可敬,而且是可以學習的榜樣;通過從縱橫面的剖析,讓觀眾和干部們深刻體會到史來賀們所激發的社會正能量,并將之不斷放大擴散。
“媒體每個人都是一個放大器,我們要把這些適合中國國情的典型的精神不斷地發揚光大,將他們所產生的正能量傳播出去,讓大家明白,從這里可以看到中國的希望,看到中國夢實現的希望。”魯沛君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