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4日 07:49
來源:東方今報
活寶藏友(中)“搖”出了個紫砂壺
之前的節目中,偶爾會出現幾個在網上買藏品的持寶人,他們大都遇到了“貨不對板”的情況,可今天這位持寶人,卻是用微信“搖”出來的藏品,而且,他為了買藏品花了四十多萬元。《華豫之門》的專家們將對這種現象如何解讀?今晚河南衛視即將揭曉。
□東方今報記者 王會杰 趙珈
●○微信搖出的紫砂壺
主持人陳琨因為節目錄制時生病,所以這期《華豫之門》由朱冰代班。濟南來的胖小伙,成了這期節目里的“活寶”,不僅因為他人幽默,還因為他的藏品來歷太離奇。
“逛街的時候我搖了搖微信,看到一個高古瓷的頭像,我看有戲,就跟他聊上了。但是他的瓷器檔次很低,我就問他有沒有其他好東西。他就又發了這件藏品的圖片,說是傳世的。”持寶人感嘆,以前買藏品都是逛地攤、搜店鋪,一家挨一家,走一趟下來腰酸腿疼,但是現在有了網絡工具,搖一搖,想要的藏品就出來了。“這個紫砂壺就是我在古玩城附近搖出來的,說是名家邵友蘭制作的紫砂壺,我和朋友合伙花了48萬元買下來了”。
無論是觀眾還是專家,或者是代班主持朱冰,聽了這個數字,都驚呆了。好家伙,微信搖出來的藏品,持寶人居然肯花這么貴的價錢買下來,難道不怕被騙嗎?專家們紛紛感嘆,藝術品市場交易也在與時俱進。但是專家們也擔心,交易手段的變化,降低交易成本,也增加了交易風險。
網購、微信搖,這些先進的“淘寶”方法專家認可嗎?紫砂壺又有哪些鑒定訣竅?小伙子重金購買的紫砂壺能夠物有所值嗎……
●○用自行車換的藏品
女藏家張玉潔來自“荷南中文學校”—— 一個讓人乍一聽摸不著頭腦的地方。張玉潔生活在荷蘭南部,在當地一家中文學校教書,她的男朋友是荷蘭人,她也一年只回國一兩次,這次她專門來到《華豫之門》,帶來了粉彩仕女大盤、提梁卣(酒器)兩件藏品。
“我家里老物件很多,所以我也喜歡上了收藏,我已經玩收藏十年了,男友雖然是個荷蘭人,在我的影響下也開始了收藏。這個粉彩大盤是我在比利時的一個古玩店買的,提梁卣的來歷比較好玩,是一個外國朋友的,他想要我的自行車,所以用這件東西和我換,我看這是一件中國的東西,就和他換了。”張玉潔說,在“自行車王國”荷蘭,每個人至少都有兩輛自行車,她有三輛,用一輛車換了這個提梁卣。
“一輛舊自行車也就一百多歐元吧,如果換的這個是對的,那賺大了。”第二現場的專家們紛紛議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