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5日 08:10
來源:東方今報
持寶人陳文華對他帶來的“官窯碗”和“祭紅盤”信心十足
河南衛視《華豫之門》今日21:25播出
“移植銹”、“老樹開新花” 、“叉幫活”
□東方今報記者 王會杰 趙珈
做夢都想讓藏品登一回珍寶臺的持寶人能圓夢嗎?國外旅游買的漂亮瓷器有什么樣的來歷?一件藏品,竟集結了三種造假方式?今晚在河南衛視《華豫之門》中,專家現場解讀“移植銹”、“老樹開新花” 、“叉幫活”等古玩造假方式,幫收藏愛好者擦亮眼睛。
“有的人說這上面的銹是移植過來的,俗稱‘移植銹’;紋飾是后刻的,俗稱‘老樹開新花’;還有更狠的直接說這是一半新一半老,俗稱‘叉幫活’。”
●他就是沖著珍寶臺來的
“《華豫之門》每周看,我們老板特喜歡,員工期期陪他看,做夢想登珍寶臺。”這句順口溜足以概括河南持寶人陳文華的“珍寶臺情結”。“看節目是我最享受的事。而最過癮的就是聽專家講‘恭喜你的藏品登上珍寶臺’,有時候這句話會變成‘恭喜我自己登上珍寶臺’,進入我的夢中。”陳文華說,為了能來參加節目,離珍寶臺更近一些,他特意去買了瓷器,還一口氣買了兩件。
“年前,我頭一天先去買了一個碗,賣家給我說這是光緒的官窯,這好那好地說了一大堆,我一高興就花了15000元買了。后來我擔心這個碗登不上珍寶臺,又跑去花了4萬元買了一個嘉慶的官窯盤。”陳文華對他帶來的“光緒的官窯碗”和“嘉慶的祭紅盤”信心十足,就是沖著珍寶臺來的,他能否圓夢呢?
●徽章瓷究竟有何來歷
河北藏友于靜受朋友委托,帶著一套十分漂亮的瓷器來到節目現場,她說:“我朋友在意大利工作,工作之余她喜歡到處游歷,收一些小古董,這一套瓷器是她到英國旅游的時候收的,花了五六萬元人民幣。”于靜表示,這套瓷器十分別致,每一件瓷器上面都有類似族徽一樣的圖案,應該是徽章瓷。
“中國的瓷器享譽世界,國外的一些家族都視瓷器為自家標志性珍品。像這樣的徽章瓷在國外也不少。”《華豫之門》的專家表示,于靜帶來的這套藏品是廣彩外銷徽章瓷,外國家族在中國定燒的瓷器和當時國內銷往國外的瓷器在風格上有所不同。“徽章瓷,又叫紋章瓷,是我國古代外銷瓷的一種,因瓷器上燒有貴族、家族、軍團、都市、公司、團體等特殊標志得名。法國、英國、瑞典等國均曾向中國定制紋章瓷,多為喜慶典禮而定燒。”于靜的這套瓷器是誰定制的?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三種造假方法大揭秘
“這是我第一次花大價錢買藏品,買之前找了好多人看過,都說好。但后來,朋友又都說我這東西‘整過容’。”持寶人楊聰來到《華豫之門》,訴說著自己一波三折的收藏經歷,他實在不想自己花大價錢買的青銅文字鏡是個贗品。
“有的人說這上面的銹是移植過來的,俗稱‘移植銹’;紋飾是后刻的,俗稱‘老樹開新花’;還有更狠的直接說這是一半新一半老,俗稱‘叉幫活’。”面對這些自己聽都沒聽過的古玩造假方法,楊聰蒙了,《華豫之門》的專家現場幫他解讀“移植銹”、“老樹開新花” 、“叉幫活”等青銅器常見的幾種造假方式,也給電視機前的觀眾提個醒。揭秘歸揭秘,楊聰的這件藏品可是被專家鑒定為“唐代道教十六符鏡”,估價50萬元,這又是為什么呢?
廣東河源來的客家人陳春發就沒那么幸運了,他在地攤上花幾千元淘來的唐寅、張大千畫作,都被鑒定為贗品。陳春發帶來的藏品品相完好、包裝精美,甚至有鑒定證書和拍賣證書,《華豫之門》的專家金煜拿著這些現成的反面教材,將在節目中仔細地教觀眾如何辨別真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