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會管理創新 重在以人為本
2012年被媒體譽為“社會管理年”。“社會管理創新”是當年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
2013年元旦過后,記者走訪我省部分地市,從鄉鎮到社區,從機關到企業,呈現在眼前的是持續穩定的和諧畫卷。
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的工作落實長效機制、“兩查一訪一滿意”的工作機制、義馬市的“群眾工作”經驗……眾多社會管理創新被冠以“河南經驗”叫響全國。
創新為民服務模式
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
“以人為本”、“服務為先”,成為全社會合力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的共識。鄭州市從體制機制入手,構建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的工作落實長效機制,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
80歲的巴水仙老人身體不適,社區網格長替他申請了義工服務;市民馬慧婷的孩子殘疾,社區聯系定點幫扶……在網格化服務中,黨委、政府的管理和服務,通過網格長延伸到最基層,傳遞到每一名基層群眾身邊。
“以前辦事不知道找誰,現在是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群眾遇到難事直接聯系網格長。每名網格長發現有問題可直接向職能局委下派干部反映,既方便又快捷。”經八路街道辦事處主任周紀斌深有感觸。
在工作推進中,鄭州市把創新社會服務管理與為民惠民緊密結合,將幫扶結對延伸到網格、志愿服務開展到網格,把低保、殘疾、空巢老人等群體納入到網格體系,把鄰里互助、監督服務等職能納入日常工作,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就業、就醫、就學、社保等民生問題。
新機制的運行使基層干部責任心明顯增強,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形成了“人往基層走、物往基層用、錢往基層花、權往基層放、勁往基層使”的良好局面,一個更加科學、更加全面的工作體系正推動鄭州市社會服務管理邁上新臺階。
管理中體現服務,服務中延伸管理。我省各地著力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務型管理轉變,社會管理創新舉措無不凸顯“服務”二字。
暢通民意溝通渠道
讓最基層的群眾得實惠,是社會管理創新的最終落腳點。當下,我省各地把“解決群眾身邊的事,解決群眾最關切的事”作為切入點,積極實施惠民工程。
義馬市開全國先河,在原信訪局基礎上設立群眾工作局,辦事處和市直單位設立群眾工作站,社區和市直單位二級機構設立群眾工作室,在社區居民小組和樓院聘請群眾工作聯絡員,實現了“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的良好效果。“群眾工作局的建立,更大意義上是暢通無阻的民意溝通機制的建立。”義馬市群眾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說。
義馬市的民政、司法、公安、國土資源、城建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職能部門,派人到群眾工作局集中辦公,現場答復群眾訴求。如今,義馬市的“群眾工作”經驗受到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國推廣。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利益格局的不斷調整,新問題、新矛盾層出不窮,涉法涉訴信訪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
為化解矛盾糾紛,我省探索建立了督查、評查、回訪、群眾滿意的“兩查一訪一滿意”工作機制。2007年以來,全省處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1萬余起,基本實現了案結事了、息訴罷訪、群眾滿意。同時,暢通社情民意溝通渠道,確保不同利益群體都能夠充分發表意見,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社會不和諧因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