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土特產“抱團兒”進京闖市場
臨近年關,河南土特產行業大動作不斷:
從12月26日到2013年2月20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名優特農產品展銷會上,我省有十幾家企業組團參加;12月14日成立的河南土特產互助合作組織“豫特500聯盟”正在招兵買馬、壯大聲勢;春節前,位于北京的全國名優特農產品展銷中心河南館也將投入運營。
為了把小特產做成“大文章”,河南土特產再次“抱團”,共闖省外市場。北京,是第一站。
墻內開花 墻外寂寞
其實,早在3年前,河南土特產行業就提出“抱團贏天下”的發展戰略。3年過去了,省內土特產門店遍地開花,欣欣向榮;但放眼全國市場,河南土特產并未能打響品牌。
一位專門考察過北京市場的業內人士說:“北京的河南特產店,門店少,門臉小,品種不全。除了紅棗、山藥等少數產品外,其他品種銷量平平。”
鄭州一家較大的土特產店負責人也告訴記者,每年節假日都有不少企業、單位在他們這兒訂購禮包,運到北京贈送給客戶,因為在北京很難買到品種齊全、質量上乘的河南土特產。
隨著高鐵的開通,鄭州與北京之間的商務往來將更加密切。業內人士保守估計,北京每年的土特產品市場容量約為一二百億元,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抱團打拼 進軍北京
單憑一兩家企業的力量,想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搶占市場,確實很難。
豫豐農產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經理李繼躍做過調研:在北京經營5平方米的土特產鋪位,僅房租每年就需要5萬元左右,再加上其他費用,一年的成本不低于30萬元。
“如果抱團經營,這個成本可以降低到兩萬元左右,而且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目標客戶。”李繼躍說的“抱團”經營,是指聯合省內特產企業共同進駐全國名優特農產品北京展銷中心河南館。這里將匯聚我省各地名優特產,為河南土特產提供一個更專業、更廣闊的展示平臺和銷售平臺,解決廣大客戶在北京市場選擇河南特產品種少、性價比低的困擾。
“這是一個永不落幕的農產品博覽會。”李繼躍說。
豫企聯盟 握指成拳
“北京只是第一站。”省農副土特產品協會合作發展處負責人、豫特500聯盟秘書長溫建濤說。作為在海外和北京生活工作過的河南人,他覺得土特產品也是獨具魅力的河南特色文化,希望能把它們介紹給更多人。
豫特500聯盟旨在為河南土特產企業打造一個互助合作、抱團發展的平臺,目前已經有近30家土特產生產、銷售企業加盟。
溫建濤說,土特產大多是農產品,具有產量低、季節性強的特點,更面臨著包裝設計簡陋、信息流通不暢、扶持力度不強等制約發展的因素,小特產要想做成大文章,需要聚合多方面力量。(記者 黨文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