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紀委機關開展“重回駐村、聯系群眾”活動
“初來時,人畜缺水吃;初來時,道路滿塵埃。初來時,絲竹聲不聞;初來時,莊稼難灌溉。看如今,流水嘩嘩涌清泉;現如今,水泥道路通往藍天外。看如今,文化大院歌聲起;現如今,嶺下之水上嶺來……”鑲嵌在孟州市槐樹鄉劉莊村村委大院墻壁上的這首《駐村感懷》已有10年了,寫的是省紀委駐村工作隊當年的工作。
10年后,當年的駐村工作隊又回來了。近幾個月來,孟州市、溫縣、西華縣等20余個鄉村的父老鄉親迎來了闊別已久的省紀委駐村工作隊隊員們。
從今年7月份開始,省紀委機關開展了“重回駐村、聯系群眾”活動,以“進基層、問民生、解民困”為主題,以黨支部為單位,組織黨員干部重返駐過的村莊,宣傳黨的政策,了解民情民意,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截至目前,省紀委共有14個黨支部70余人陸續回到駐村。
重回駐村問民情
7月27日至8月24日,省紀委宣傳教育室主任于善法、黨風室主任朱俊峰、案件檢查四室主任陳天福、農村黨風室主任張宏麗、案件管理室主任李莉華等帶著同事,在未和任何部門“打招呼”的情況下,“悄悄”回到孟州市河陽辦事處長店村、槐樹鄉油坊頭村、趙和鎮廉莊村、西虢鎮韓莊村和溫縣岳村鄉、趙堡鎮趙堡村等。曾經一起駐隊的當地隊員也重新集合,他們按照每人每天50元的標準主動交生活費,與群眾同吃、同住,熱情看望老黨員、老干部、貧困戶,送去慰問金、慰問品。
8月25日上午,省紀委法規室主任李保國帶領黨支部一行4人來到了溫縣趙堡鎮鄭老莊村。這些年村里發生了什么變化?鄉親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嗎?駐村工作成果保護發展得好嗎?帶著這些疑問,他們走進了既陌生又熟悉的一個個門樓……
10月11日,省紀委駐村工作隊20余人在省監察廳副廳長孫運鋒的帶領下,再次來到劉莊村,帶著6名醫療專家為村民義診,為村里送去價值5000余元的藥品,捐贈科技文化書籍2000余冊,捐贈現金3萬元,看望了退休教師、低保戶,還與村干部、村民進行了座談和聯歡。
重溫鄉情看變化
2001年起,省紀委分3批抽調49名機關人員,分派到孟州市12個行政村、溫縣6個鄉鎮和行政村駐村,打井、修路、建文化大院、加強農村基層建設……既輸血,又造血,不僅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更推動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
這次工作隊重回駐村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飛遍”田間地頭。趕來的群眾和隊員們熱情相擁、寒暄,拉家常、談變化,帶隊員們參觀新村新貌。
在省紀委副書記李建社曾經帶隊駐扎一年有余的長店村,一個現代化的新型農村社區正如火如荼地建設著。“新社區規劃占地460畝,總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可容納14600人居住,不僅能滿足咱們村3個自然村3000多口人遷入,而且還能吸納周邊4個行政村群眾入住。”村黨支部書記張財旺介紹了新型城鎮化的實踐。
現在的劉莊村,“80%的農戶住上了樓房,100%的農戶用上了沼氣,小汽車有70多輛,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有60多戶。”駐村工作隊重點培養的蘋果銷售大王、現在的村黨支部書記劉學朝介紹。
“駐村工作隊打下的好基礎,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孟州市西虢鎮韓莊村村民喬允同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聯系群眾轉作風
時間回到2004年5月,駐村工作結束,隊員全部返回工作崗位。河陽辦事處長店村的父老鄉親一大早就來到村口,含淚送行;槐樹鄉西孟莊村的鄉親激動地把隊員抬起來,拋到空中,用這種方式表達他們的感情……
工作隊走后,村里每當遇到困難都會找隊員解決,群眾也經常去鄭州看望他們、傾訴心聲。張宏麗在溫縣岳村鄉駐村時,經常照顧80多歲的孤寡老人田清秀,給老人做飯,送衣服。后來,張宏麗每次到賀村,都要到老人家里看一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省紀委組織開展“進農戶問黨風”活動時,農村黨風室的同志們自帶鋪蓋來到孟州市河陽辦事處長店村,與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體察民情、紓解民困。
這次重回駐村,當地群眾也是依依不舍,他們希望工作隊員常回來走走,多回來看看,幫助村里再發展。重回駐村的黨員干部表示,要加強和駐村地群眾的聯系。
“這反映了省紀委干部與駐在村百姓的深情厚誼,同時也說明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重要性。”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尹晉華說,“作為省級機關的干部不能總是坐在機關大樓里,要真正深入下去,與百姓生活幾天,親身感受一下百姓的生活,這樣才能凈化思想、提升境界。”(記者 惠 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