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信廳:加快“兩化”融合 促進“四化”同步
工業是建設中原經濟區的主力軍,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戰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四化”同步新論斷,指明了新時期工業和信息化改革發展的方向、使命和目標。如何在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偉大進程中,找準著力點、實現新突破?如何借力《中原經濟區規劃》批復實施的東風,加速實現省“十二五”規劃和省九次黨代會確定的戰略目標?12月3日,記者專訪了省工信廳廳長楊盛道。
推動“兩化”融合
重點是堅持信息化帶動
“新的歷史時期對全省工業戰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化’同步科學論斷是行動綱領,《規劃》是行為準則,工業戰線將擔負起更加重要的責任。”楊盛道說,“新‘四化’當中,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新型農業現代化是拉動經濟內需增長的重要動力;新型信息化滲透并貫穿其中,實質是提高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效率效益的重要手段。”
楊盛道認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將為四化同步提供強大動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信息化,加速“兩化”融合已經成為工業和信息化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
“兩化”融合,立足于“新”,著力于“合”。楊盛道說,新型工業化“新”在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新型信息化“新”在信息化與工業化相依存,“新”在工業化信息化互相促進,互動發展。推動和加速“兩化”深度融合,就是要突出新型信息化的“加速器”和“倍增器”作用,運用信息科技的推廣普及,全面改造企業的生產組織、優化工業的產品結構、提升產業的技術層次,建立以技術密集為特征、技術創新為主導、信息共享為基礎、質量效益為保障的產業體系。
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一直是我省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一個短板。《規劃》明確提出要強化科技支撐,實施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工程。對此,楊盛道表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關鍵在創新。只有通過加強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提高工業信息化層次和水平,才能為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及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促進“四化”同步
關鍵在結合實際扎實工作
十八大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新型信息化、新型城鎮化、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四化”同步發展。這一重要論述,與“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內涵統一、一脈相承,為我們持續探索走好這條路子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工業戰線如何在促進“四化”同步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楊盛道認為,關鍵在結合實際工作扎扎實實地做。
目前,全省工業經濟運行進入上行通道。 這一積極變化來之不易,要保持這一持續向好的態勢,還面臨很多挑戰。楊盛道認為,作為新興工業大省,工業發展仍存在結構不合理、競爭力不強等痼疾,產業多數仍處于產業鏈的前端和價值鏈的低端的狀況也沒有根本轉變,產業產品結構性矛盾已經成為影響建設中原經濟區的主要制約因素。
楊盛道說,我省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加速發展時期,迫切需要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立足全省,就是要抓好經濟運行、產業轉移、技術改造、產銷對接、中小企業、安全提升、“兩化”融合、改革創新等八項工作。力爭在企業服務、重點產業集群發展、信息化水平提高等方面有新進展和新突破。
“加快‘兩化’融合,促進‘四化’同步,就是要按照《規劃》確定的方向、重點和布局,全面提升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發揮新型工業化在‘三化’協調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楊盛道說。(記者 陳學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