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方病防治項目啟動 碘缺乏病仍是防治重點
記者8月24日從河南省衛生廳獲悉,今年我省地方病防治項目已于日前啟動,中央下達項目專項資金372萬元,省級配套資金300萬元,用于我省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節病、克山病等重點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根據項目安排,今年碘缺乏病防治仍是重要內容之一。據介紹,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缺碘,機體攝入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癥,主要包括俗稱的“大脖子病”和能造成智力低下的地方性克汀病、亞克汀病等。今年我省將繼續監測全省156個縣(市、區)居民戶食用鹽使用情況。
據悉,我省逐步健全、完善了碘缺乏病監測系統,連續、動態監測人群碘營養水平和碘缺乏病病情,并按照2011年9月15日衛生部發布的《食用鹽碘含量》標準,結合人群碘營養狀況,將我省的食鹽加碘含量標準由35mg/kg調整為30mg/kg,于今年3月15日起正式實施。
鑒于今年處于新、舊鹽碘含量標準的過渡期,我省今年合格碘鹽的判定標準為:20~50mg/kg之間為合格。
另外,為按期實現《河南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基本消除我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的目標,從今年開始,我省將有計劃組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區開展防制考核驗收工作。我省相關3個縣(市)偃師市、孟津縣、新安縣已全部列為省級監測縣。
大骨節病發生于兒童,會造成兒童關節透明軟骨的變形與壞死繼發的骨關節炎。為在“十二五”期間消除大骨節病,我省今年將在洛陽市和三門峽市的5個病區縣開展消除大骨節病考核驗收工作。
■相關鏈接
我省地方病防治現狀
目前,我省98.7%的縣(市、區)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已查明的水源性高碘病區和地區全部落實了供應不加碘食用鹽措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區改爐改灶率達到100%;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區改水率為75.4%,受益人口830萬人;大骨節病、克山病得到有效控制,地方病防治取得顯著成績。但同時,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長效機制還有待健全;碘缺乏病防治成果還比較脆弱,個別縣尚未達到消除目標;已落實改爐改灶、改水措施的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病區需要加強后期管理,進一步鞏固防病效果;地方病隊伍建設和能力建設也需進一步加強。(記者屈 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