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先行建成覆蓋全省的林業生態研究站網
河南日報訊 (記者杜 君)4月13日,記者從省林科院獲悉,4年來全省投入資金1610萬元,在全國率先初步建立起覆蓋全省主要自然類型區的林業生態研究站網。日前,來豫調研的國家林業局和中國林科院專家表示,河南的林業生態站網建設在全國先行一步,對省級區域林業生態效益評估起到了示范作用。
按照林業生態省建設要求,2008年我省開始了森林生態定位觀測系統建設。該項目計劃在全省不同自然區域的主要生態系統類型上建設9個生態定位研究站,包括6個森林生態站、2個濕地生態站和1個沙地生態站。
截至目前,省財政已投入資金1610萬元,初步建成了以省林科院為依托的林業生態定位研究網絡管理中心,建成生態站7個,覆蓋了全省森林、濕地和沙地等3種生態系統的7個生態類型區。這7個生態站分別是滎陽黃土丘陵區森林生態站、西平淮北平原區農林復合生態站、許昌城市森林生態站、靈寶鼎湖灣濕地生態站、禹州山地與平原過渡帶森林生態站、淮濱淮南濕地生態站和嵩縣白云山森林生態站。
“加上國家林業局在我省設置的4個生態站,全省生態站已達13個,覆蓋11個生態類型區,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林業生態研究站網。”省林科院林業研究所所長李良厚表示。
依托林業生態研究站網,我省提出了由林木調節水量、固定土壤、固碳釋氧、滯塵、降低噪音、產生負離子、增產糧油等26項指標組成的林木生態效益評估指標體系,推進了林業生態省建設的生態效益評估工作。“每個生態站都會根據森林類型布設監測樣地,專家通過監測分析喬灌草的年生長量,計算出全省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價值。”李良厚說。
據了解,我省是全國逐年評估省級區域林業生態效益的第一個省份。為林業生態效益“計價”,提高了民眾對林業生態效益價值的認識,促進了各界對林業生態建設的投資力度,推動了林業生態省建設,近年來全省林業生態效益總價值年增幅達4%~5%。去年評估顯示,2010年全省林業生態效益價值達4590.66億元,相當于當年我省GDP的五分之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