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廳檢查組檢查周口“非遺”保護工作
3月22日至23日,河南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甘源率領檢查組對周口市的5個國家級和部分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實施與保護,傳承人義務履行情況、中央和省級補助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檢查。
在為期兩天的檢查中,檢查組分別前往沈丘縣、項城市、川匯區、太康縣對“槐店文獅子”、“官會響鑼”、“心意六合拳”、“越調”、“太康道情戲”5個國家級及部分省級“非遺”項目的傳承和保護情況進行檢查,走訪了槐店文獅子舞傳習所、汝陽劉毛筆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心意六合拳傳承基地,觀看了“槐店文獅子”、“心意六合拳”的精彩表演和“汝陽劉毛筆制作技藝”過程。
省檢查組在檢查每個項目過程中都召開了傳承人座談會,分別與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買西山、何全志、朱錫梅、李道海、郭寶玉、劉好勤、王金亮等人親切交談,聽取了他們對“非遺”傳承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23日晚,省檢查組向市文化局作了信息回饋,認為周口市委、市政府,特別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對周口市近年來“非遺”保護工作所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同時對部分項目的中央補助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并對下步如何申報中央補助專項資金給予了指導。
對今后的保護工作,督查組要求周口市要進一步深挖資源,加大投入力度,早日落實專門的工作機構、專項經費和工作人員編制,加強傳承人后備力量的培訓和儲備,努力保護好、傳承好周口優秀的傳統文化,促進周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2005年以來,周口市文化局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工作原則,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和保護工作取得一定成績。目前,周口市已有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5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98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