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新野縣產業集聚實現了轉型升級跨越式發展
雙向6車道、花團錦簇的高速連接線,設施完善、機聲隆隆的產業集聚區,還有拔地而起的座座商業居住街區……4月26日,車進新野,撲面而來的發展態勢,讓記者為之一振。
過去,新野是個典型的欠發達農業縣;短短4年,新野已站在華麗轉身的關鍵點上。
“是產業集聚區建設這個總引擎,讓新野化繭成蝶,實現了轉型升級跨越式發展。”站在產業集聚區新修的柏油路上,指著排排廠房,新野縣委書記金浩這樣解讀發展的秘訣。
圍繞產業集聚區建設,千年古邑新野,正在繪制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發展的新畫卷。
基礎設施:“兩個一刻鐘”縮小與外界的距離
在高速引線入城口,記者碰到了正騎著電動車在環城公路上溜達的吳滿倉老人:“俺住在縣城中心,看著新野一天一個樣,俺心里舒坦,沒事就想在這新修的馬路上轉幾圈。”
吳滿倉的喜悅源自今昔鮮明的對比。
新野是個省際邊緣縣,過去,交通條件差,是我省不多的沒有國道、不通鐵路的縣。基礎設施的落后,嚴重阻礙了新野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制約著經濟的發展。為推進產業集聚,新野把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縣里的頭號工程,加快推進。4年內,僅向上爭取的道路項目資金就達10億元!
如今,國道通了,高速快捷通道有了,以縣城為中心的多條環線讓城鄉緊緊相連,總長230公里的快捷交通網絡創造了“新野速度”。
說到眼下的交通,新野人總是驕傲地提到“兩個一刻鐘”——所有鄉鎮到縣城不超過一刻鐘,由縣城上高速不超過一刻鐘!
產業集聚:拉長鏈條凸顯特色
產品很“小”——細如發絲的微鉆針;客戶很“大”——諾基亞、LG等數十家世界知名企業。新野產業集聚區內的鼎泰電子公司讓人印象頗深。
“新野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集聚區功能齊全,為企業搭建了良好發展平臺。”去年入駐園區的國星電子公司負責人王雨雷坦言,這是吸引他們返鄉創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像鼎泰、國星電子一樣,一批極具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正在新野產業集聚區內茁壯成長。
除交通等基礎設施外,為加速產業集聚區發展,新野先后投資25億元,完善產業集聚區功能。
鼎泰電子生產的微鉆針,用于電路板打孔。如今不出產業園,就能找到使用其產品的下游企業。目前,僅光電電子產業園就已引進13個光電項目,形成了從微鉆針、電路板模塊到顯示屏制造等較為完整的 LED產業鏈。
棉紡是新野的傳統主導產業,但過去僅僅是紡紗織布,現在高檔服裝也有了“新野造”。
在紡織服裝產業園內,由56家紡織企業組成的鏈式棉紡產業集群,形成了從棉花種植到服裝加工的全產業鏈經營格局,產業規模居全省首位。
圍繞產業招商,新野逐步形成了兩大特色產業園:紡織服裝產業園、光電電子產業園。目前,兩大產業園共入駐規模以上企業98家,紡織、電子產業鏈條不斷拉長。
產城互動:讓縣城的“個頭”不斷長高
“新型城鎮化的重點,我們放在了縣城。”金浩說,為實現產城一體發展戰略,新野在產業集聚區周邊,布局了縣醫院、學校、保障性住房等項目,規劃并建設了希爾頓、創意生活城兩個城市綜合體,建成了文化廣場、漢城廣場兩個特色商業街區,縣城功能不斷完善,同時也提升了產業集聚區的服務水平。
產城一體發展,加速了新野的城鎮化進程。
產業集聚區吸納大量的農民就業,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了市民。“從2009年到2012年,新野縣城新增人口4萬,其中產業集聚區達到3萬。”新野縣副縣長李德占給出一個頗具分量的數據。
新野縣城的“個頭”在不斷長高:2012年,縣城新增建成區面積5平方公里,達到了33.6平方公里,初具中等城市規模。
“現在逛街購物的地方多了,生活方便得很。”在繁忙的新野紡織公司車間,進城務工人員楊鳳麗一邊操作著機器,一邊對記者說,她正和家人商量,在產業集聚區周圍的生活廣場購買一套住房,過上真正的城市人生活。
新野縣提供的資料顯示,2012年,產業集聚區對該縣GDP的貢獻率達到55.3%,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率達到78.5%,已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的主要動力。
“4年的時間使我們體會到,抓住產業集聚區建設,就抓住了實現富民強縣之夢的金鑰匙。”新野縣縣長常英敏這樣總結說。
站在新野入城口大幅規劃圖標前,記者仿佛看到,穿城而過的白河就像蝶身,兩岸的產業集聚區、城市生活區則像兩翼,一只巨大的蝴蝶已是翩翩欲飛。(記者 闕愛民 張海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