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推出五年規劃打造五個“千億元產業集群”
三門峽市日前推出一個雄心勃勃的“五年規劃”: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已形成的發展優勢,培育和打造黃金、鋁工業、煤化工、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等5個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
市委、市政府負責同志解析說,五大千億元產業集群是堅持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選擇,建成后,三門峽市的經濟總量將在現有基礎上翻番,必將在建設中原經濟區、實現中原夢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4月9日,三門峽市政府與省內16家金融機構簽訂了總投資1380億元的金融合作協議,共同推進五大千億元產業集群發展。總投資近百億元的35個重點項目也將于近日在三門峽幾個產業聚集區同時開工。
轉型路徑的現實選擇
培育、打造五大超千億元產業集群,是三門峽持續探索資源型城市轉型路徑的現實選擇。
作為資源型城市,長期以來,三門峽的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一支獨大,而且其產業多處于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金融危機的沖擊,使三門峽資源依賴型經濟的弊端徹底顯露。為此,市委、市政府立足主動轉型、盡早轉型、加快轉型,強力推進大通關、大交通、大商貿、大旅游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四大一高”戰略。
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說,“四大一高”戰略的核心,就是激活投資、消費、出口三大經濟要素,調優一產、調強二產、調大三產,實現三次產業協調運轉,努力讓三門峽告別“傻、大、笨、粗”,真正走向“高、精、特、優”。其主攻方向就是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高新產業規模化”,把產業集聚區建設成為轉型發展示范區。
五大產業風頭正盛
建設五大千億元產業集群,三門峽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
去年8月,省政府與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簽署了總投資達320多億元的合作協議,共同推進三門峽黃金產業基地建設。這給冶煉能力占全國40%以上、產量連續29年排名全國第二的三門峽黃金產業,注入了無窮的活力。
位于義馬市東部的煤化工產業集聚區,幾年前還是一片禿嶺荒溝,如今已是廠房林立,煤化工產業在這里綿延十幾公里,德國魯奇、荷蘭殼牌、美國U-GAS三大煤氣化技術均在這里“落戶”。
去年4月21日,我省第一輛自主研發的純電動轎車在三門峽速達交通集團誕生,這是耗資8900萬元研發的新能源汽車。速達交通集團目前正在安裝國內首條純電動轎車整車生產線,到年底將完成3000輛純電動轎車下線的任務。
而距離速達集團10余公里的河南駿通車輛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專用汽車出口企業,其生產的礦山勁霸、公路運霸系列產品獲得多項國家專利,產品遠銷俄羅斯、中北美等國家。
鋁工業發展方面,三門峽目前氧化鋁、電解鋁產能分別占全國的1/6和全省的1/6。
而在新材料產業方面,義騰新能源公司鋰電池隔膜、金源公司萬噸壓延銅箔等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華鑫銅箔萬噸高檔電解銅箔,因其高品質而成為日本松下電器中國唯一供應商。恒生科技自主研發的丙爾金,掀起清潔鍍金行業新革命,其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軍工和高端電子產品等領域。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該市五大產業集群已實現銷售收入2588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82.8%。
再造一個三門峽
五大千億元產業集群已成為三門峽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據三門峽市發改委的負責同志介紹,目前五大千億元產業集群共規劃實施重大項目184個,總投資1920億元。近期正在實施或即將實施的重大項目51個。其中黃金產業集群初步規劃實施項目33個,建成后年可新增銷售收入1201億元;鋁產業集群初步規劃實施重大項目32個,建成后年可新增銷售收入844億元;煤化工產業集群初步規劃項目33個,建成后年可新增銷售收入941.9億元;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初步規劃項目68個,建成后年可新增銷售收入1017.2億元;新材料產業集群初步規劃重大項目18個,建成后每年可新增銷售收入1052.4億元。
據測算,五年后所有項目建成投產,可新增銷售收入5057億元,五大千億元產業集群銷售總收入可達7645億元。這將大大超過目前三門峽地區的經濟總量。 (記者 吳 燁 本報通訊員 何東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