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堅持“三個為先”壯大產業集聚區
4月4日,記者在南陽市發改委采訪,恰逢淅川傳來喜訊:由淅減公司為首的56家關聯企業組成的汽車零部件協會,將打造“統一質量管理和統一標準聯盟”,把淅川產業集聚區內的汽車零部件產品推向世界。
據統計,去年南陽市14個產業集聚區,集中開工201個項目,累計入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13家;共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868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76億元;實現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638億元,其中西峽、新能源、高新、新野、淅川、鄧州、唐河7個集聚區超過百億,目前在建億元以上
的項目有336個。
在2010年前,南陽產業集聚區還處于全省的第三梯隊,當時十億元項目不到5%,億元項目不足30%,被業界概括為“小、弱、低”。
“這是短板,更是機遇。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決定在省委、省政府‘四集一轉’理念下,堅持‘三個為先’,乘風破浪一搏!”南陽市發改委主任李鵬說。
堅持生態為先
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市也已上升為省發展戰略。全市14個產業集聚區由過去的“蘿卜快了不洗泥”,變為現在的選商、優商、重商、親商。2012年,南陽引進項目,堅持“三個不”:污染的不要,高耗能的不要,沒有產業鏈延伸的不要。先后組織百名閩商進南陽、第七屆豫洽會等一系列經貿洽談活動,累計洽談簽約項目86個,總投資331.4億元,合同引資321.4億元。
堅持科技為先
南陽市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2個,高新區技術產業集聚區圍繞裝備制造、光電主導產業,以防爆、二機石油、中光學為龍頭,吸引了關聯企業94家,初步形成了防爆電機、石油鉆采設備、投影儀等產業集群。
堅持產城互動為先
把產業集聚區的發展作為經濟裂變的載體,為新型城鎮化提供產業載體。南陽積極采取多種形式籌措建設資金,加快集聚區標準化廠房、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承載能力明顯增強。2012年,全市產業集聚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51億元,同比增長20%。
談到2013年的發展目標,李鵬道出了“2833”產業集群培育工程計劃:“我們要重點抓好20個龍頭企業、8個特色產業鏈、300個重大項目,力爭形成3個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西峽、新野、淅川)的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900億元。”(記者 曹國宏 通訊員 刁良梓 葛斌)
相關新聞
更多>>